池大雅肖像

池大雅(又作池野大雅1723~1776)是日本江戸中期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自幼喜欢书法,出生于京都的小官吏家庭,父亲早亡,从小家庭经济拮据艰苦、6岁开始学画,7岁学习中国画风。学习一开始就在当地万福寺展示画作、被僧人称为「神童」,赞不绝口。从此,池大雅痴迷于中国文化,以董其昌的「读万卷書行万里路」理论为行事准则、热衷于旅游和登山。曾于好友一起登富士山,一月以上不归,这种登山的体验作为绘画的特色,创作了许多不朽名作。

15岁即以扇面画谋生。一边经营画扇铺,一边自学来自中国的画谱,自学中国南宗国画,接受著名画家柳沢淇園和祗園南海的教导,将传统日本画和西洋绘画的表现手法融入,形成自己独立风格的画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池大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池大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池大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

池大雅成为18世纪日本艺术的代表,是日本文人画(南画)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人模仿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自我创新的集大成者。

池大雅以中国故事,典故为題材,创作了许多超大画面的屏风,也临摹了历代大家董源、米芾的作品、画风富于变化。大雅不但创作中国历来的画谱、还醉心于日本山水室町绘画,琳派作品、更以西洋画风格的表現手段、確立了自己独自绘画风格。日本川端康成記念馆中珍藏的国宝级藏品“十便十宜图”就是以清代李渔作品为蓝本,生动描绘乡村山荘的隠遁生活和邻里间那种淳朴的亲情。画由大雅和同代大画家与野蕪村共作,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画帖(大雅画的是十便图)。

池大雅《钓便图》 不蓑不笠不乘舠,日坐东轩学钓鰲。容欲相过常载酒,徐投香饵出轻鯈。(李渔钓便诗)

池大雅谙熟于中国国画和诗歌,特别是明朝和清朝的艺术,与日本正统艺术;他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反复熏陶,特别对佛教禅宗感兴趣。于日本临济宗之中兴祖师——白隐慧鹤(1684~1768)禅师生活在同一时代,曾参于白隐禅师,研究「只手之声」。一日豁然开悟,呈渴云:“耳岂得闻?只手之声,耳能没了,尚存于心,心能没了,尚难得之,却识师恩,不知是深。”又参于道翁,破有所得。

池大雅《修稧图》

池大雅博学,但不是唯美主义者,他的画作中经常有发自内心的直白,讲究写意的禅机妙旨。他接受了中国山水风景画的技法,并广泛在日本的现实中捕捉感觉,他的画经常显得相当幽默。

池大雅书法《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书法《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书法《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书法《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书法《大雅堂楷书千字文》

池大雅的妻子,德山玉澜,是另一位天才的书法家、诗人和画家。池大雅和德山玉澜:他教她绘画,她扩展了他的日本诗歌“俳句”和书法知识。他们分享同一间狭小凌乱的画室,夫妇俩奋斗在他们的生活中,支持自己作为寺庙的供养人,虽象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一样,经济上贫困,但文化上是富有的存在,他的画作在他去世前就被大量仿造。

池大雅的仿董源作品

池大雅《山村晚霞》

池大雅书法作品

池大雅和德山玉澜是平民出身,因而更坚强。池大雅的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他的天赋打动了京都寺院的禅宗师父,于是他开始学习绘画,11岁就对日本和中国书法运用娴熟。当他十几岁开店卖扇画时,德山玉澜1727年出生,她祖上曾是日本武士,德山玉澜由其母亲尤里和祖母,两位受尊敬的诗人培养长大。她家开设一间茶馆。虽然尤里总提醒自己的女儿是武士血统,但看到池大雅的才艺,选择池野大雅作为她女儿的丈夫是可能的。池大雅和德山玉澜相互比赛,甚至请当时一位有名的艺术家柳泽来做裁判,他们共同达到了日本艺术的一个高峰。

池大雅行书《心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