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后金军打了几场硬仗,大大挫伤了后金军的兵锋锐气。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由朝廷任命的女将军,也就是这位被明朝崇祯皇帝赞为“鸳鸯袖里握兵符”的秦良玉了。

巾帼英雄秦良玉(绘画)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的春夏之交,“京师东大门”的山海关来了一支手持白杆长矛的南方队伍。队伍为首的是一员英姿飒爽,坐骑桃花马、身着蜀锦战袍的中年女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凭战功拜将封侯的女土司、女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她因军功卓著,先后被明王朝封为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杨门女将、梁红玉等等。但这些女英雄要么是文学作品或演义小说中的人物,要么是不具备正式的将军名份。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由朝廷任命的女将军,也就是这位被明朝崇祯皇帝赞为“鸳鸯袖里握兵符”的秦良玉了。《明史·秦良玉传》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一个岁贡生的家庭。她自幼从父亲习文练武,演习阵法,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大志,父亲秦葵曾感慨地说:“你哥哥和弟弟们都远不及你,可惜孩儿你是个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地回答:“要是让女儿我执掌兵权,冼夫人(隋时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这些女中豪杰都不在话下!”

万历二十年(1592年),秦良玉比武招亲,20岁的她嫁给了祖上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宣抚使即土司。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地方首领为土司管理统辖地方的政策。宣抚使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地方安定。夫唱妇随,秦良玉练就的一身文韬武略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几年的时间,她就与丈夫一起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持白杆长矛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钩的矛头,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矛头可刺,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岩攀崖的工具,危岩峭壁瞬间可登。马千乘麾下的数千名白杆兵骁勇异常威震四方,确保了石砫的一方平安。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地方9个部落反叛朝廷。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剿叛,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的3000多名白杆兵也在其中。

在攻打邓坎的战斗中,秦良玉带领500名白杆兵,面对10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挺枪跃马,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兵纷纷殒命,阵中还生擒了敌将杨朝栋,获得了首战的大捷。随后秦良玉又与丈夫马千乘勇夺播州外围娄山关,平叛大军一鼓作气,攻陷了杨应龙大本营播州城,杨应龙全家举火自焚,旷日持久的叛乱宣告平息。

平叛后论功行赏,石砫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第一次参加大战,便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朝廷重奖,“女将军”的美名也从此远播四方。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因开矿事得罪太监邱乘云,死在云阳狱中。按土司夫死子袭,子幼则妻袭的制度,秦良玉袭任了石砫宣抚使,成为了名震一方的女土司。

明神宗万历末年,女真族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发布“七大恨”告天,公然打出了与明王朝对抗的旗帜。明王朝调集大军征伐进剿,却不料出师不利,萨尔浒一战8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情势危急,朝廷急调全国各地兵马赴援。

秦良玉这时已人过中年46岁了。但出于尽忠报国,毅然亲自率领3000名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兄长、弟弟、儿子,日夜兼程北上,赴辽东为国报效出力。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后金军打了几场硬仗,大大挫伤了后金军的兵锋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熹宗登上皇帝宝座。前后数月明廷频繁易主,后金便乘虚而入,攻占了辽东重镇沈阳,气焰甚嚣尘上。

秦良玉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为了收复大明丧失国土,率军强渡浑河与后金军激战,但因寡不敌众,秦邦屏战中阵亡,秦民屏身陷重围危在旦夕。秦良玉见此情况,亲自率领100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弟弟,还抢回了兄长的尸身。

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咽喉要地和清军入关的必经之路。万历四十八年浑河大战后,明军一退再退,后金军步步紧逼。明熹宗即位之初,京师东大门山海关已直面后金兵锋,形势十分危急。天启元年四月,朝廷调秦良玉防守山海关。秦良玉携爱子马祥麟点3000白杆兵赴任。

秦良玉到达山海关后,依靠严密坚固的关城防御体系,分兵防守各处冲要之地,以静制动,出奇兵消耗敌人有生力量。远道而来的后金军急于速战,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秦良玉就是不为所激,只是命令部下严加防守,不与敌人正面作战,以逸待劳,使得清兵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图谋始终无法得逞。

秦良玉爱子马祥麟武艺出众英勇善战,军中誉为“赵子龙”和“小马超”。一次他带兵巡关途中与后金军遭遇,激战中,敌军的流矢射中马祥麟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了三个敌人,后金军大为惊惧,自此以后,不敢轻易来关挑衅。后来,后金军在损兵折将攻关无法得逞的情况下,只得引兵退去。明熹宗得知秦良玉母子事迹后深为感动,下诏赐秦良玉二品官服,封为诰命夫人,御赐“忠义可嘉”匾额;任命马祥麟为指挥使,还追赠了秦良玉阵亡兄弟的官职爵位。

明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熹宗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即思宗崇祯皇帝。此时的后金,已经改国号为“清”。清政权趁明朝更换皇帝之机又大举发兵,从龙井关突破长城,直奔京郊通州,兵临京师城下,形势十分危急,明朝廷再次诏告天下军队勤王。当时身为四川总兵官的秦良玉接到圣旨,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充作军饷。

狭路相逢勇者胜。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短兵相接的进攻。时年55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一败涂地。白杆兵将士以一当十,杀得清兵望风披靡落荒而逃。

清军在京郊难以立足,便转向京东,企图从内侧破山海关退回关外。秦良玉率军东进,在诸路明军的配合下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4座城池,追清军至山海关城下。一度时期以来坚持抗清、但腹背受敌处境艰难的山海关,又一次迎来了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

此役之后,崇祯皇帝在北京平台召见了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忠贞侯、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难得有闲情逸致的刻板皇帝崇祯还赋诗4首,褒扬这位亘古罕有的奇女子、巾帼英雄。

诗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诗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诗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诗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摘自王老师的《长城漫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