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白薇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生平原川穀。三月三日採根,陰乾。

近道處處有。根狀似牛膝而短小爾。方家用,多治驚邪、風狂、疰病。

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中藥大辭典》

爲蘿蘑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早春、晚秋均可採收。以秋季採收爲佳。採掘後,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

直立白薇:生長於山坡或樹林邊緣。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蔓生白薇:生於山地。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等地

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性味功效

《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痋,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苦、鹹,平、大寒,無毒。主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治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

味苦鹹,性大寒,無毒,入心、腎二經。主暴中風,身熱腹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鬼邪,寒熱痠疼,溫瘧洗洗髮作,下水氣,利陰氣,定驚益精。以糯米泔浸一宿,去髭細銼,蒸用。

白薇味苦入心,鹹入腎,故主治如上。

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苦、微鹹,微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涼金瀉熱,清肺除煩。

歸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

歸心、腎經

《長沙藥解》

歸肺、膀胱經

別名

白微

《本草經集註》

白幕、薇草、春草、骨美

《中藥學》 凌一揆主編

白薇 (《本經》)

【性味歸經】苦、鹹,寒。歸胃、肝經。

【功效】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應用】

1. 用於外感熱病發熱,及邪人營血,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以及陰虛內熱、產後虛熱等證。本品有清熱涼血作用,既能清實熱,而又以退虛熱爲其所長。若配伍當歸、人蔘、甘草,可治產後血虛發熱、昏厥,如白薇湯。若治陰虛發熱,或骨蒸潮熱、盜汗等,常與地骨皮同用,或配入其他滋陰退虛熱的方劑中應用。治肺熱咳嗽,常配貝母、海蛤殼等同用,共奏清熱化痰之效。

2. 用於熱淋、血淋等證。本品清熱涼血,又具利尿作用。如《千金方》治胎前產後的熱淋、血淋,配白芍等分爲末沖服;亦可與淡竹葉、木通、滑石、生地等配伍。

3. 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以及毒蛇咬傷等證。本品有解毒療瘡之效。內服外敷均 可。

【用量用法】

3〜12g,煎服或入丸散劑。

《本草正義》:

“凡苦寒之藥多偏於燥,惟白薇則雖亦屬寒而不傷陰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屬血分之熱邪,而不及溼熱諸證。……凡陰虛有熱者,自汗盜汗者,久瘧傷津者,病後陰液未復而餘熱未清者,皆爲必不可少之藥,而婦女血熱,又爲恆用之品矣。”

白薇,見過嗎?用於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陰虛內熱、產後虛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