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篇內容爲“仁濟醫院專家因拒絕接診插隊病人,被警方銬走”的文章開始在網絡上熱傳,猶如一部熱播連續劇,可謂一波三折,輿論場上先後發出各種雜音。我們試圖釐清這次輿論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過程,探究輿論場中各羣體所扮演角色,以及輿論彙集所反映的現實問題。

1

真相未明時,人們說什麼

開始時,“仁濟醫院專家趙曉菁”“插隊病人”“警察拷走醫生”一連串敏感字眼,以及幾段網絡碎片化視頻吸引着公衆注意力。但由於當時並沒有權威聲音回應或相關媒體報道,公衆亟待展開討論的話題自然而然延伸到了眼前所見的“事實”。於是相關人員肢體衝突的視頻,以及“趙醫生堅持要看完病人再走,而警察採取強制執行,大家無一不感動不憤慨”的“現場網友親眼所見”被不斷轉發。

衆人紛紛批評警察“粗暴執法”,爲醫生打抱不平。同時,網絡上從普通民衆到醫生開始化身自來水爲趙曉菁醫生的醫術和醫德打call。趙醫生髮起的爲貧困地區羣衆進行肺癌早期篩查、手術治療的“慈菁基金”公益項目也成爲網友議論的熱點。網上同行及患者家屬形容趙醫生最常見的四個字是“德藝雙馨”,醫療業務方面屬於全國最優秀的胸外科專家之一。

2

警方通報後,人們說什麼

4月26日下午17:32,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通過官方微博發佈通告,糾正了網傳知名胸外科專家趙曉菁主任被警察從醫院銬手帶走傳聞的一些細節。通告指出,趙與患者家屬發生衝突,對方一根肋骨骨折,兩根肋骨疑似骨裂,警察在要求趙前往派出所配合調查遭拒絕的情況下,將其銬走符合法律規定。

然而,這條回應並沒有平復輿論,反而讓網友提出更多的質疑,如他們不相信一個醫生在衆目睽睽之下能把人打骨折,要求拿出證據,並且認爲患者即使有預約也需要排隊,對患者強行插隊導致衝突對行爲非常不滿。

同時,網絡大v也紛紛發聲。演員胡歌轉發了一個掐頭去尾、不明來歷的朋友圈截圖。大致意思是他的岳母是目擊證人,病人多次加塞遇阻,和醫生髮生推搡後先自殘加報警,警察到場後,醫生要求把其餘病人看完未得到允許,被強行帶走。

王思聰則轉發了胡歌的上述微博內容,並配文:“上海浦東警方官方發佈用春秋筆法爲誰站臺?”

知名女作家、編劇@六六 總結了全過程:病人沒帶片子,趙醫生好心從胸外醫院調取片子,讓其3:30來看病,病人3:20就要求看病,遇阻後進入醫鬧狀態報警,警察武力帶走醫生。

且毫不隱晦地表達質疑:“整個事件中最蹊蹺的是三根肋骨。首先趙醫生絕無可能有此神功,而且沒有道理中午願意加班幫病人看病並利用私人關係調資料的醫生,下午就對病人恨之入骨。很想知道三根肋骨是怎麼回事?”

自媒體 @mini笨小孩 則試圖“還原真相”:趙醫生好心從胸外醫院調片,讓其下午3點半來門診,病人下午來看病,和同診室的其他病人發生衝突,醫生爲維護秩序和患者發生肢體接觸,病人報警,醫生被強行帶走後,警察的領導已經帶當事警察來道歉。至於患者的3根肋骨斷了,很有可能是陳傷,胸外醫院的CT片是重要物證。

3

一次“聲明”引發次生輿情

隨着輿情呈現愈發波濤洶湧之勢,醫生的“孃家人”——中國醫師協會,也出來“站臺”發佈聲明。4月27日上午10:23,中國醫師協會官博發佈聲明,稱醫患衝突不同於普通的民事衝突,“尊醫重衛”不只是一句口號,還應表現在具體行動中,對醫務人員慎用械具也是“尊醫重衛”的應有之意。

由於中國醫師協會在發佈的這份聲明裏,特意強調了“慎用械具”,容易讓人浮想聯翩,難免讓網友理解成醫務人員“高人一等”,執法應該“手下留情”,進而讓劇情“反轉”,又引發了一波次生輿情。

甚至有論者搬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82條規定,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人,可以強制傳喚,強制傳喚時,可以依法使用手銬、警繩等約束性警械。用法律來印證民警強制傳喚當事醫生,並依法使用械具不爲過。

4

一次“諒解”引衆人點贊

4月27日晚,澎湃新聞發佈《“醫生被警察銬走”最新!雙方都自認“欠妥”》。當天澎湃新聞對當事醫生趙曉菁和和處置此次事件的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塘橋派出所所長黃波分別進行採訪。

趙曉菁表示,現在回想起來,他當時關注點都在病人身上,“在我眼中警方始終是保護者,這次事件之後我對執法流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黃波對記者表示,回頭來看這件事情,儘管民警在處警的整個過程中都是符合工作程序的,但是,合法不夠合情,“怎麼兼顧法與情、剛與柔,把握好工作的時、效、度,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

在採訪中,醫生和警方均表示,在這個突發性風波中,雙方的應對方法“都有提升的空間”。如果多一份相互理解,互相敬重,風波本可以避免。在新聞的最後,趙醫生還表示希望能將病情結果告訴該患者。

通過清博輿情繫統發現,自27日晚澎湃新聞公佈獨家專訪、其他新聞媒體紛紛轉發後,網民積極情緒迅速上漲。

對於這條新聞,網友紛紛表示,涉事醫生和警察通過媒體發聲,表明對對方工作的理解、對自身工作的不足的行爲非常值得讚賞。很多網友認爲,雙方都沒錯,警察儘量讓百姓感到公平,而醫生懷着對患者對悲憫之心想盡職盡責。大家再一次表達對趙醫生對敬意,同時也認爲警方處置得當,希望輿論能給警方更寬容對執法環境,才能創建法治社會。

5

整個過程,輿論該反思什麼?

1、警惕“慣性質疑”和“結論先行”

如今一些網絡事件,往往都是“結論先行”,人們根據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結論,然後“義憤填膺”地進行口誅筆伐。就本次事件而言,輿論一邊倒同情趙醫生的事實再一次反映出輿論世界是情勝於理的世界,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關機構和個人及時澄清,以正視聽;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廣大網民擦亮雙眼,在加入“討伐”的隊伍之前,先讓理性“多跑一會兒”。

而對於作爲傳播重要節點的自媒體、網絡大v,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發聲時務必慎重。隨着大V以及部分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平臺開始採用藝術性的修飾手法來表達觀點,鍵盤中隨意敲出的“結論”、轉發的熱點,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以及對公衆不實引導的後果都是無法估量的。就像此次事件中,某些自媒體在未了解事實的情況下擅作“結論”,推動了輿情的爆發,激發了部分羣衆的憤怒,作出炮轟甚至人肉涉事警察的過激行爲。言論自由須有邊界,自媒體發聲務必謹慎。

2、醫患關係已成爲觸發輿情的高敏感點

丁香園曾就該事件發文稱,“仁濟醫院糾紛事件”是必然的,因爲這件事歸根結底是「就診秩序混亂」惹的禍,而該現象絕非仁濟醫院纔有。

事實上,由於我國目前面對「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現有醫療資源與患者的就醫需求不匹配,導致患者數量往往大幅超過醫院承載能力,人多了就容易亂,亂了就容易產生衝突。近年來,醫患關係已成爲醫療輿情的關鍵詞,醫生與患者的關係越來越僵,醫鬧事件頻發,患者與醫生經常在看病治療過程中發生矛盾,有些是小小的口頭爭執,有些則從口頭爭執上升到肢體衝突。這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媒體等多方合力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同時,在短期內完善就診秩序、在長期內解決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纔是終極解決方案。公衆所希望的,是從根本上杜絕這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