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孫茂芳家喻戶曉,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上世紀60年代成爲一名解放軍戰士,到70年代調到北京軍區總醫院直至成爲醫院副政委,再到從這個位子上退下來,5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學雷鋒做好事。他做過的好事數也數不清,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爲“京城活雷鋒”。

退休十多年了,他的步子不僅沒有慢下來,而且還跨出了北京,邁向了全國。這不,近日記者要採訪孫老,連約了兩個星期都沒有見上。原來,他又去外地講課去啦。都75歲的老人了,不在家安享晚年,還這麼不要命地“折騰”,你說,這事新鮮不?

婦孺皆知的“孫爺爺”

在東城區孫茂芳老人家住的社區,不光小朋友,連四五十歲的大人們都喜歡親切地喊孫茂芳“孫爺爺”。說起來,這裏還有個小故事。去年,孫茂芳工作室有個東城區史家七條小學(原東四七條小學,史家小學教育集團校、史家小學深聯校)義務打氣站的小志願者陳曉月,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小孩子做志願者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可後來工作室的同志們去曉月家,曉月的一句話把大家震驚了!曉月說:“我爸爸也是孫茂芳爺爺培養的志願者!”

原來,這個女孩子的爸爸就是孫茂芳看着長大的,當時也參加過孫茂芳組織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聽到這個故事,連在孫茂芳工作室的80、90後工作人員都很喫驚!父子(女)兩代人同叫“爺爺”,這事兒也夠新鮮的。仔細想想,可不是,社區裏的中年人,差不多都是孫茂芳看着長大的,可不都得叫爺爺嘛!就這麼,叫着叫着,社區裏無論年齡大小,都喜歡親切地喊他“孫爺爺”。

說起這個打氣站,那歷史可是很悠久的!不就是打個氣嘛,大家可能覺得不起眼,可孫爺爺自豪着呢,打氣可是個技術活,一要會宣傳,二要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三還要掌握打氣技術。孩子們不會做志願服務,孫爺爺就一把手一把手地教他們。一開始孩子們害羞,不敢張嘴喊,不會打氣,但慢慢鍛鍊就能大方地喊了,也慢慢地掌握了打氣技術。通過這個打氣站,孫爺爺培養了一大批“小志願者”。孫爺爺說,義務打氣雖然是小事,但可以鍛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讓孩子們從小樹立起學雷鋒做好事的意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快樂自己。

“打氣,打氣,義務打氣!”一直到現在,在東城區史家七條小學,每週一到週五,每天半小時,都會有幾名孫茂芳志願服務隊的小隊員在衚衕口,喊着孫茂芳設計的吆喝聲,爲路過的騎車人義務打氣。從最早1994年成立這個打氣站,二十多年了,校長不知換了多少任,學生們也畢業了一茬又一茬,可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暑假,孩子們每次都爭相參加,他們以成爲打氣隊成員而自豪。

“愛心”孵化器

愛心也可以孵化?這事兒聽着也新鮮。原來,孫茂芳不僅自己學雷鋒做好事,而且還建立了孫茂芳工作室,成立了孫茂芳志願服務總隊,以此作爲基地,培養孵化愛心,培養雷鋒式的志願服務人才和團隊,激發人們向上向善的本心,更好地發揚傳遞雷鋒精神。

在積累數十年志願服務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孫茂芳成立了“當代雷鋒”孫茂芳工作室,作爲地區志願服務團隊的孵化器,培養打造“當代雷鋒”孫茂芳品牌隊伍。孫茂芳希望,通過發揮工作室愛心孵化器的作用,讓人們感受到人心向善的溫暖,打開人們緊閉的心門,迸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希望這裏能成爲孕育無數個“當代雷鋒”的希望田野。

最近獲得“北京十大榜樣人物”的李穎,就是在孫茂芳精神的激勵下成長爲一個優秀志願者的。李穎是一名接近盲人的高度近視患者。視力接近失明後,她沒有放棄希望,而是學習了按摩技術,並考下了中醫師和鍼灸師資格。她所在的街道,也是“京城活雷鋒”孫茂芳居住的街道。還在孩提時代,李穎就聽過“孫政委”學雷鋒的事蹟,也聽過關於“孫政委”事蹟的報告會,知道他經常幫助孤寡老人。當時她就覺得,“孫政委”學雷鋒做好事,肯定不是爲了自己出名,而是想通過自身行爲,來影響更多的人學雷鋒做好事。

可不是,受到孫茂芳這種“愛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2008年奧運會期間,她看到轄區內安保志願者們工作辛苦,就想到了爲志願者提供免費按摩服務。2009年,她又將盲人按摩志願服務開進了孫茂芳志願服務崗亭。同時,還發展了5名小志願者,成立了京城小雷鋒志願者團隊,她的兒子也是其中的一員。從此,每週六早上9點,孫茂芳志願崗亭裏都會出現李穎和小志願者們的身影:給自行車打氣、義務指路、爲老人測血壓、發放宣傳品……小志願者們在李穎的帶領下,一點一滴地做着志願服務。李穎認爲,學雷鋒志願服務要有榜樣,她和她的小雷鋒志願者團隊,就是受到了“孫政委”這種愛心孵化的影響而做起來的,“孫政委”就是他們的榜樣。

正因爲孫茂芳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組織發起愛心公益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雷鋒精神,實踐了雷鋒精神,傳播了雷鋒精神,贏得社會廣泛讚譽,2014年3月,中央文明委授予他“當代雷鋒”的光榮稱號。孫茂芳成爲繼郭明義、莊仕華之後全國第三位獲此殊榮的道德楷模,也是北京市獲得該榮譽的第一人。

“我的志願服務要做向全國”

孫茂芳不僅僅是一個“當代雷鋒”、全國道德模範,他不侷限於自己學雷鋒做好事,他有“戰略思維”,他想把自己這麼多年從事志願服務的經驗輸出去,培養更多的志願者,爲社會作更大的貢獻。“我的志願服務要做向全國”,孫茂芳說。這事兒,也算新鮮吧。

近幾年來,孫茂芳老人多次回到他的老家浙江等地指導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據寧波市學雷鋒聯合會會長吳在明介紹,在孫茂芳老人的帶動下,寧波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寧波81890志願服務中心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孫茂芳志願服務工作室,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成立了浙江省首個高校孫茂芳志願服務團,寧波大紅鷹學院也成立了孫茂芳志願服務團,最近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工商學院又成立了孫茂芳志願服務團……

吳在明說,孫老每年不定期來寧波作志願服務講座和報告,帶領孫茂芳志願服務團隊的志願者到車站、學校、社區等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孫茂芳老人的老家浙江象山還成立了象山孫茂芳道德學校,針對中小學生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教育活動。一是看,觀看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圖文和影像資料;二是聽,聽孫茂芳講述學雷鋒志願服務的故事;三是帶,由孫茂芳本人帶領中小學生到附近敬老院開展助老活動,先觀看孫老是怎麼服務老人、怎麼跟老人交流的,然後由中小學生一對一服務老人,孫老從中輔導。

不止浙江,在天津、杭州、西安、廣州等好多地方都有孫茂芳志願服務隊。現在,孫茂芳工作室在全國就有50多個。據不完全統計,退休10餘年來,孫茂芳累計行程近百萬公里,作報告1000多場,聽衆達上百萬人。孫老希望,通過全國各地的孫茂芳工作室,來發揮聯絡、服務的樞紐作用,指導志願服務工作,交流志願服務經驗,培養志願服務人才。

現在,“孫茂芳”這個品牌已經開花結果,走出北京,走向了全國。各地很多地方的孫茂芳工作室或孫茂芳志願服務隊,邀請他去傳經送寶、指導志願服務的絡繹不絕。對此,孫茂芳從不拒絕,只要有時間,能夠安排得過來,他都要趕赴外地,指導、交流、傳授志願服務經驗。

他的志願服務經驗,也從過去倡導的“五小”昇華爲現在的“五個一”。“五小”即倡導大家做空巢老人的“小棉襖”、做殘疾人的“小柺杖”、做有困難人的“小油燈”、做雷鋒精神的“小廣播”、做青少年成長的“小雨滴”。現在的“五個一”即要求每一個孫茂芳志願服務隊要有一個工作室,建立一支隊伍,推出一個典型,上好一堂志願服務課,出版一本志願服務宣傳圖書。如果說,之前的“五小”經驗偏重於如何做好志願服務工作,那麼,現在的“五個一”則更側重於指導如何打造志願服務隊。

孫茂芳老人說:“我一個人學雷鋒,僅能發揮一滴水的作用;動員全社會學雷鋒,就能發揮百川歸海的作用,使社會風氣得到根本好轉。”孫茂芳工作室走向全國,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了傳幫帶作用,激勵着志願者們發揮社會正能量,傳承雷鋒精神優良傳統,讓志願服務常態化,使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志願服務中,弘揚了志願服務精神。

在孫老看來,以前的“鄰里守望”已經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現在要從“鄰里守望”到“鄰省守望”,甚至“鄰國守望”,守望天下蒼生。志願服務也是文化,也需要走出去,要在“擴大影響上下功夫”,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爲此,他樂此不疲。他也不忌諱宣傳自己,中影集團投拍的十九大獻禮電影《孫茂芳》等影視作品,他都支持。這些影視作品將很快和觀衆見面。

愛心日記收穫快樂

孫茂芳認爲,愛是志願服務的根本,學雷鋒不是一下子,而是一輩子。直到今天,孫老還在堅持寫愛心日記,記錄自己每天學雷鋒做好事的足跡和感悟。在日記中,孫茂芳這樣樸素地記錄着他的人生感悟:

——毛主席講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很難。共產黨員是爲人民服務的,永遠沒有終點。我曾經作出承諾,要學一輩子雷鋒,做一輩子好事,這既是我的動力,也是我的追求。在學雷鋒做好事的道路上,只有起步,沒有終點。學雷鋒是一項爲黨樹碑、爲人民造福的工程,我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當代雷鋒的“活廣告”。

——學雷鋒做好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愛是有限的,只有組成學雷鋒聯隊網,通過更多人來獻愛心,凝聚在一起,愛就成了洪流,成了一種堅固不搖的無形的力量。所以我在大中小學、部隊等成立了“孫茂芳志願隊”,讓他們都成爲“雷鋒”,讓雷鋒精神星火相傳。

——讓全國人民都來參觀我的展覽,讓更多的人知道我,讓更多的人與我一起學雷鋒做好事,讓學雷鋒事蹟成爲美德教育基地,這是我的心願。我每場報告兩小時,聽衆覺得聽不夠、掌聲幾十次,不是我演講水平高,而是我講的是真話,句句是真話,怎麼做就怎麼說。

——不怕災害、就怕人無情。今天我給張家口尚義縣桃卜小學捐一月工資(1200元),後勤出資8萬元,只要人有情,災區就會現光明,災區人民才能記黨恩。看到災區人民露笑臉,看到災區人民的兒子背起書包上學了,有了新希望,我也發自內心的高興。

——人間最寶貴的是愛心,愛心是衡量生命的尺度,愛心是人類最美好的表現;奉獻愛心是人類的天職,回報社會是我們的本分。真正的愛,就是要愛孩子、愛不幸之人、愛病人、愛殘疾人、愛最需要幫助的人。愛不是名詞是動詞,愛不是愛一次、愛一下子,而要愛一輩子,讓人民找到愛的感覺,愛不分青絲與白髮。

——一個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愛。愛是營養素,當人們施愛或被別人愛時,“營養素”就會有效提高人的免疫力,不生病或少生病。愛使別人變得幸福、健康,也使自己變得年輕、快樂。愛別人是德,被別人愛是福。

——幫助別人,爲別人解決燃眉之急,也是助人爲樂,有益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幫助別人,可以得到別人的感激和喜愛,帶來的是溫暖,有益於免除精神緊張。科學家發現,多做好事有益於免疫系統,心情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

——做好事心情舒暢,促進身心健康,特別是和年輕人一起學雷鋒,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好多。收穫最大的是快樂。精神追求是人生最初的追求,世界上能讓人快樂的東西很多,但一切快樂,歸根究底,都是由精神感知。精神高尚會給人帶來無比幸福。

……

“像雷鋒那樣立身做人,像雷鋒那樣立志爲人”,這就是孫茂芳的格言。孫茂芳像一枚火種,走一處就點燃一片“愛的火焰”。他幾十年如一日弘揚雷鋒精神的感人故事,打動了一個又一個人。

70多歲的孫茂芳,仍然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忙着籌劃志願服務的各項工作。本想問一句:老爺子準備啥時候退休哇?這話卻沒問出口,看樣子,他是要幹一輩子了。

編輯:江義君HYY

素材來源:《中國志願》雜誌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