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山水鹽邊”微信公衆號陸續報道了“大笮工匠”張光明,“大笮工匠”、市級勞動模範王黎的故事,受到了廣大微友的關注,大家紛紛點贊、留言。↓↓↓

今天,我們帶大家走進另一位“大笮工匠”古鎮小巷深處的糕點媽媽——付錫榮的故事。↓↓↓

讓我們先通過一個視頻,

認識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大笮工匠”之

古鎮小巷深處的糕點媽媽付錫榮

↑↑↑請在WIFI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鹽邊縣永興鎮東道路92號,是一個上百年的老字號——周府糕點店,付錫榮是第四代掌門人,鎮上的大人孩子都叫她“糕點媽媽”。周府糕點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純手工製作,工藝特別,用料講究,食材地道,經過選材、配料烘烤、包裝等十幾個程序完成。其濃郁的椒麻味、香脆的甜酥味、柔軟的香糯味等構成了永興鎮唯一的地方特色甜點。

記者在永興鎮周府糕點店採訪時瞭解到,1982年,付錫榮就開始從事糕點製作及技藝傳承了,她堅持採用優等食材、手工製作,將一百多年的手藝,傳承至今。2014年7月25日,付錫榮所傳承的項目“周府糕點”公佈爲市級第三批非遺項目;付錫榮本人於2015年10月19日被公佈爲縣(區)級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12月27日,被公佈爲市級第三批非遺傳承人。

付錫榮告訴記者,在嚴謹的周家,過了發酵期的糕粉子是絕對不能做糕的。傳承四代人的周府糕點,穿越了百年的世紀煙雲:從民國初年創始人周興福在千年茶馬古道永興鎮開店做糕開始,每年周家人要爲做餅做糕準備長達半年的優質食材,一口大鐵鍋,一盆燒紅的炭火,經夜不熄,一直忙碌到八月十五,糕、餅的酥香會飄滿整個永興鎮。

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1982年冬,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生命走到盡頭的周府糕點第三代傳人周繼堯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糕粉子已經發好了,不能等。”當時忙着爲老人辦喪事亂成一鍋粥的周家人誰也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只有剛過門幾年的新媳婦付錫榮記下了。

那一晚,付錫榮忙了一天一夜,終於把老人沒有來得及做的糕點準時擺在了店裏的貨架上,自此以後,作爲周家的長房兒媳,她守着老人的一句話,守着老店,一守就是37年。

付錫榮

哪怕生活再難,哪怕一分錢不掙,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也不能丟,我做了一輩子的糕點,未來,我還將繼續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藝一直延續下去。

記 者 :王安瑞 周友貴

:彭開欣 曾 靜

監 制 :馬茂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