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在生活中去追求人生的信仰和人格,但是這些事情也不能過度,因爲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不懂得控制尺度,反而會鬧出一些笑話。就好像有一些人不喜歡這樣一種平淡而庸俗的生活,刻意的去追求不凡,對於他來說或許是一種自然而然,但是對於別人看來,這就是一種標新立異。

國學智慧《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乃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中強調中庸的智慧,所謂的中庸之道,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懂得保持適度。

有些人在生活中去追求人生的信仰和人格,但是這些事情也不能過度,因爲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不懂得控制尺度,反而會鬧出一些笑話。

比如說在這平凡的人生中,大多數人都是以平凡的狀態去生活,平凡而不平庸其實就是一個最好的狀態。有些人在過度擺脫庸俗的時候,反而卻讓自己刻意的顯得標新立異。

​就好像有一些人不喜歡這樣一種平淡而庸俗的生活,刻意的去追求不凡,對於他來說或許是一種自然而然,但是對於別人看來,這就是一種標新立異。很難把握適度,甚至有的人在自己不自知的情況之下,就成爲別人詬病的一個對象。

《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乃中庸之道

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中就說: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作事不易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爲人處事的時候就不應該與世人一樣太過於庸俗,也不應該爲了顯示與衆不同而顯得標新立異。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讓世人處處感到討厭,也不能爲了討人歡心而故意的迎合別人。

這就是在儒家中所強調的中庸之道,什麼事情都要保持一種適度,這是一種中庸智慧。太過分了反而會不受歡迎會受到別人的排擠,就好像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說,一個人如果太過於鋒芒畢露的時候,總會遭到別人的一個嫉妒和排擠。

《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乃中庸之道

不管是因爲文化的差異,也不管是因爲儒家思想的影響,其實在這樣一個現實的時代,對於現實的人性來說,特立獨行都是很難被接受的。對於人性來說,大多數人能接受的都是和自己一樣,人都喜歡相同等次的人,所以人性中有這樣一個弱點叫做恨人有笑人無。一個人比自己更加優秀的時候,總會需要面對一些嫉妒之心。

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想擺脫那些庸俗,但是又不會形成一個太過於特立獨行的人格,這是非常難的。想保持獨立的人格又不受人排擠,這種尺度很難以把握。

《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乃中庸之道

這需要經歷一些事情,經歷一些時間,慢慢懂得了內方外圓的一個道理,在保持自己的品格外,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也能夠圓潤變通。看似與他人同流合污,但是實際上也能堅持初心,保留着一種不凡自命不凡的內在。

那麼對於接待人接物來說,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讓別人處處感到討厭,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爲刻意的討人歡心,而故意的譁衆取寵。不故作清高,不譁衆取寵,這是一種溫和圓潤的道理。

生活中有一些刻意逢迎拍馬的嘴臉,特別的讓人噁心,他們的刻意獻媚,只是爲了讓自己活得更舒服。看似左右逢源,實則只是爲了討人歡心,故意擺出的嘴臉。這樣的人缺乏的其實是一種真誠,那些對誰都親和的人,反而處處讓人討厭。

《菜根譚》:處世之道,不偏不離,才能避免詬病,乃中庸之道

懂得把握尺度,懂得中庸之道,在爲人處事中,不斷的揣摩自己和他人之間的一個距離和相處的方式,這樣能夠讓自己活得更舒服,這纔是爲人處事最好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