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你唯一看不見的,是它的盡頭。……當我在舷梯上時,一切都很美,而我的大衣,也讓我很體面,看上去帥氣,當時,我真心很想下船。”

“阻擋我下船的,不是我看見的,而是我看不見的。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裏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它毫無疑問是一部經典之作,卻多被西方人稱爲“最好看的爛片”,豆瓣評分高達9.2,怎麼會是爛片呢?

天才的世界總是孤寂的,常常讓人難以理解,而《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恰恰就是一位天才——1900,他無師自通學會了鋼琴,他只聽一遍就可以一字不落地重複別人的演奏,而影片的缺憾就在於人物的刻畫,使得主角太過於神祕,而讓人難以走進他的內心,因此也很難真正走進他的世界,去同情他。

可是毫無疑問,它也是好看的,它就是一場夢,海上的夢,正如主人公彷彿從未來過世上一樣虛幻卻單純美好,它是詩意的旅程,又極具浪漫色彩。

影片的主人公叫1900,是的,這個年是他的名字,他是一個棄嬰,被遺棄在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因爲他的養父丹尼發現他的時候正是1900年的第一天,於是給他取名1900,大海是他的搖籃,伴隨着他長大,此後他一生中從未下過船。

其實在這裏故事的設定別有含義,1900年,爲什麼正好設定在1900年呢?1900正好是新世紀的開始,也是舊時代的結束,當時掀起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浪潮,古老優雅的傳統文化被丟棄,世界的中心也從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歐洲轉向美國,許多人紛紛離開傳統的歐洲奔向美國,不惜漂洋過海6個月。正如影片中所說這是“該死的世紀”,歐洲昔日的輝煌已不在。

1900在他的養父丹尼死後,無師自通學會了彈奏鋼琴,鋼琴對於他來說就是第二個傳達媒介,他將自己的情感用鋼琴表達出來,在外人眼裏1900是天才,可我想在他心裏可能這並沒有什麼,於他而言他只是在“說話”,只是說話的方式不同而已。人們喜歡圍着他,聽他彈奏鋼琴,在他的身邊不知不覺總是聚攏着一大批聽衆。

1900後來結識了來到Virginian號做樂隊伴奏的馬克斯,兩人成爲好友。

接下來就是影片的經典片段——鬥琴,和1900競爭鋼琴琴藝的是爵士樂的發明者傳奇鋼琴手傑利,兩人一共有3場比試。雖然1900是天才,但是傑利怎麼說也是爵士樂的發明者,琴藝怎麼可能差,所以1900在開始聽到傑利的彈奏後是這樣的——

emm好兄弟馬克斯心裏估計是臥槽臥槽的,不過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1900對傑利的音樂才華是非常欣賞的,也肯定了傑利的能力,可見1900的音樂世界是無比純粹的,他可以發自內心地讚賞別人的能力,而不會覺得丟臉,因爲他不是爲了出風頭,也不想壓誰一籌,在他的心裏這只是一場純粹的音樂交流。

未受俗世影響的1900這麼想,不代表別人也會這麼想,在傑利心裏這就是一場比賽,第2場比試中1900完美重複了一遍傑利當場彈奏的樂曲,別人沒有覺得什麼,可傑利發現1900從未下過船,所以他根本沒有聽過傑利彈的曲子,他只是聽了那一遍就可以完美演繹,傑利開始慌了,開始害怕了,他擔心會被1900比下去,所以在第3場,他彈奏了一曲純粹炫技的曲子,他以爲這會讓1900無法模仿,可是沒有,他的這次彈奏只是1900對他失望了,他感受到了傑利對他的敵意。

在接下來的表演中,1900用超高的演奏水準征服了船上所有聽衆,演奏完時他已大汗淋漓。

“不是演奏,是雜技。他讓八十八個琴鍵發揮到了極致,以一種駭人的速度,一個錯誤音符都沒有。”——《海上鋼琴師》小說

在這場比試中傑利徹底輸了,他們的境界都不一樣,當你一心只有輸贏,在音樂上你就已經輸了。如果說演奏水平傑利絕對不差,相信在最初他也是純粹熱愛音樂的人,用音樂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他的音樂被世人歎服,他獲得了名利,被高高捧起,他就在也無法接受腳踏實地,無法接受被人比下去,他太過貪戀這名聲,起初一無所有卻堅定真實,擁有財富、名聲後只想牢牢守護他的一切,自大、狂妄,再也沒有辦法靜下心來純粹地演奏一如最初。他輸了,不僅在技巧上,更在境界上。

在這場比試後,1900名聲大振,許多人慕名來到船上聽他演奏,好友馬克斯多次鼓勵他下船讓更多人看到他的天賦,去看看地上的世界,可是他依舊未下船。後來他意外遇見了一位清秀動人的女孩。

這是他的初戀,他第一次體會到愛情,可是就像他自己一直只在海上、在船裏一樣,他的愛也只能留在海上,隨着女孩下船無疾而終。即使女孩的離去,也並未讓他離開船。

爲什麼呢?他始終生活在船上,看了這麼多年海上的景色,還沒看夠嗎?難道真不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景色嗎?答案當然是否的。他不是沒有期待過,不是沒有爲外面的世界而驚歎過,不是不好奇的。

他也曾爲外面新奇的世界所吸引,興奮地想要到陸地上,可是最後他沒有,他沒有邁出最後一步,他依舊選擇留在船上。

是什麼讓他改變了想法?

“我不會讓音樂離開我”

“我生於此,長於此,也要死於此”

“我就是看不到盡頭,城市裏有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我停下來,不是因爲看得見的,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城市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得見世界的盡頭。”

這,就是他的答案。

在影片最後他寧死也沒有走下船,他與船一起沉在了大海里,正如他所願“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但最好的是我可以步下人生的舞臺”,在船上結束了他的生命。

有很多人覺得影片結尾不合理,許多人爲他惋惜,有人說他被船禁錮住了,他始終在海船上生活,認爲自己的命只屬於海船,他害怕接觸新的世界,害怕自己會不適應那樣的生活。有人說他之所以不願下船是因爲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因此他恐懼、害怕、牴觸,不願下船。

可是我並不這樣認爲,他不下船是因爲害怕新生活、害怕接觸新的東西?是,他是害怕、恐懼,可他害怕的不是這些。走下了船,他可以獲得財富、名聲、女人、房子、車子,正如他所說太多的選擇,讓他無所適從,擁有了一個就會想要再多一點,慾望由此而生,太多太多的追求會使人忘記初心。他害怕的是失去音樂,傑利就是他的前車之鑑,他害怕自己變得他們一樣。他害怕看不見盡頭的城市,88琴鍵終有盡頭,它可以利用有限的琴鍵彈奏無限的快樂,可是城市無盡頭,一如慾望,他無法掌控,而Virginian號就是他的王國,他可以快樂無所顧忌彈奏音樂的王國。

“我閉塞於核桃殼內,卻仍自覺我是無疆限之君主。”——莎士比亞

沒有慾望所縛,他就是徜徉在大海里的音樂精靈,無功利,無目的,無慾無求,無拘無束,自在快樂。也許從我們的角度看,一個人始終待在海面上,難免太過寂寞,他雖孤寂,可是他有音樂可以傾訴,我們所想未必是他所願。

他不下船,不是因爲不能,而是不必。對外面大千世界,光怪陸離,可是他不羨慕,這些非他所願,又何必下船去看一遭呢?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無根漂移,海是他永遠的故鄉,不爲外物動,心始終堅定,自不會迷失,你們嘆他才華束縛在海上,我卻贊他一生只追求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無拘無束,這纔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由你去過的地方有多大有多廣來定,自由是不爲外物所縛,只求自己真心所愛。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我們留言區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