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萬新1964年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是全家五個孩子中最小的,父母都是當地公務員,也都是支邊的知青。他父親的老家是重慶萬州,他5~10歲時在萬州由祖父母撫養,之後纔到烏魯木齊定居,就讀於八一中學。

1981年,唐萬新考入位於山東的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地質系),而他的志向是當一名物理學家。他對這次考試結果很不滿意,於是在入學一年半後退學了,之後回到烏魯木齊復讀重考,並於次年達到復旦大學物理系錄取分數線。

不幸的是,根據當時教育部的規定,他進不了復旦大學,而只能回他退學的華東石油學院。更不幸的是,華東石油學院最終也沒有錄取他。無奈之下,他只好選報了一所家鄉的大學——新疆石油學院。

這次波折對他打擊非常大,徹底擊碎了他想當一名物理學家的夢想,之後他就無心學業了。

就在這個時候,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波經商大潮湧到新疆,中央政府也發出了“開發大西北”的號召,當地高校開始紛紛興辦校辦工廠或農場。

新疆石油學院也辦了一個校辦農場,經營了兩年,虧損嚴重,讓校領導很頭疼。唐萬新這時便毛遂自薦,要求去經營校辦農場。校領導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答應了,不過,他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錯誤決定——21歲的唐萬新將校辦農場經營得一塌糊塗。

令人稱奇的是,這次失敗並沒有讓唐萬新對自己是否適合經商失去信心,反而讓他對做生意着了迷。到了1985年,他索性連大學也不讀了,跑回烏魯木齊開始商業冒險。

他先是進行了一番小打小鬧,後於1986年12月聯合5名中學及大學同學,籌集400元錢,承包了其母親的單位——烏魯木齊市園林處的知青社,並將其改造爲“朋友”彩印店,經營彩色相片沖洗擴印業務。

當時這項業務很時髦,也比較賺錢。更重要的是,唐萬新開始用一種時人還無法想象的商業手法拓展他的生意。他對外招工,並要求應聘者交納一筆押金,然後用這筆押金去其他街區擴張店面。很快,他就在烏魯木齊建立了20多個網點,訂單源源而來。

唐萬新早期並不自己做沖印的業務,而是攬下訂單後發到廣州做。一開始他自己跑,後來他覺得成本太高,就委託那些往返廣州的乘客替他帶貨,其間給對方一些好處。

如此循環之下,他的業務很快便擴大起來,資金富裕後,他買下一臺二手沖洗機,以低於同行60%的價格接單,很快佔有了80%的市場份額,幾年間獲利約60萬元。在那個“萬元戶”的年代,60萬元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起死回生

有了錢之後,唐萬新的心思更加活泛起來,開始着手經營更大的生意。

1988年到1990年,他展開了一連串創業嘗試,創辦了飼料廠、掛麪廠、化工廠、服裝自選店、軟件開發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出國留學諮詢中心、學生課外讀物服務部,還代理過新疆人造毛,承包過賓館,研製過衛星接收器,等等。

不過這些項目並沒有讓他賺到錢,反而給他帶來了約180萬元債務,原來跟隨他的100多名部下也紛紛離去。最慘的時候,公司賬上只剩下3萬元,還被債主之一的工商銀行告上了法庭。

重重打擊之下,唐萬新開始萌生退意,想要破產了事。

不過他的合作伙伴張萬軍不同意,對他說:“這不是你唐萬新的性格,大不了一死,這不是我們的結果,必須往前走!”

這句話猶如一記晴天霹靂,讓唐萬新頓時精神了起來。不久,他將債主們召集起來開會,說,“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給我這個機會;如果信不過我,就送我去監獄。”債主們一看碰上這麼一個主兒,只好選擇死馬當活馬醫。

誰也沒有想到,唐萬新在1991年突然時來運轉,拿到了一些新疆大油田的打印機採購業務,一口氣賺了150萬元。

令這些債主更沒有想到的是,唐萬新在拿到錢後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登門向他們還錢。此時,唐萬新雖然仍有一些債務缺口,但債主們已不再擔心他會賴債了。他們甚至還幫助唐萬新在烏魯木齊商界傳播“講信用”的好名聲,並在日後成爲其經營更大生意的堅定盟友。

2001年,史玉柱也演出了同樣的戲碼,只不過還債總額是2個多億

迷上金融

1992年,唐萬新迎來了他人生中真正的機會。

這一年,改革進程在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加快,股市出現了井噴。8月,深交所宣佈發行國內公衆股5億股,採用抽籤方式發售,共發放抽籤表500萬張,每張抽籤表可以買1000股股票,中籤率10%。每張抽籤表100塊,每個身份證可以買一張,但每個人最多可用10張身份證,也就是買10張表。

唐萬新在做彩印店時去過深圳,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他覺得這是一次發大財的機會,於是組織5000人以“旅遊”的名義組團去深圳搶購抽籤表。當時深圳一下子湧入了150萬人,唐萬新的隊伍則是其中最大的一支,他也因此賺了一大筆錢。

對於當時的唐萬新而言,這種賺快錢的感覺太美妙了。回到烏魯木齊後,他便聯合大哥唐萬里及其他三位合夥人,成立了一家專門從事股票買賣的公司,取名“新疆德隆實業公司”。

很快,他們又盯上了新疆、陝西等地國有企業的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當時,這些股票非常便宜,尤其是內部職工股,很多都是被單位攤派的。唐萬新便以很低的價格進行收購,然後倒賣給識貨的新疆金融機構,或是等這些國企上市後甩賣套現。

唐萬新後來稱,“我從中賺取差價(每股0.5元到1.5元),到1993年3月份,就賺到了5000萬元至7000萬元。”

除了股票之外,唐萬新還倒賣國債。當時財政部出臺了國債承購包銷政策,允許國債在金融機構中流轉,慢慢形成了一個流通市場,其中以武漢國債交易中心的交易規模最大。唐萬新則通過新疆金新租賃獲得了武漢國債交易中心的一個交易席位。

當時炒賣國債的利潤非常大,不過賺大錢的前提是資金量要大,而唐萬新此時展現出了非同尋常的膽魄。有一次,他一筆就交易3個億的國債回購業務,令整個業界爲之側目。

這種膽魄固然給他帶來了豐厚利潤,但也使其可能遭受的風險被嚴重放大了。

1995年到1996年,國債市場因個別券商違規炒賣一種新發行的國債期貨而發生紊亂,造成大量投資者出現鉅額虧損。據報道,唐萬新也是受害者之一,他被強行平倉,虧損了1億元。這造成德隆在1996年年底出現資不抵債的危局:公司總資產3億元,而總負債4.2億元。

更要命的是,國家爲穩定局面,緊急叫停了那個國債期貨,並嚴懲了肇事者,導致國債市場迅速冷卻。這時候,擺在唐萬新面前的課題是,拿什麼去償還那1.2億元虧空呢?

“產融結合”

1995年,唐萬新率領10多名親信到加拿大和美國考察,希望能借外國經驗找到脫困之道。

經過一番觀察和研討,唐萬新逐漸形成了一個日後被稱爲“產融結合”的全新理論。他認爲,全球產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很可能憑藉自身優勢成爲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中國當時企業規模偏小、投資分散、競爭力羸弱的現實阻礙了這一進程,因此必須通過資本併購的方式對現存企業進行整合。

這個理論在當時十分超前,而且的確是一條走得通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唐萬新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展開了行動。

1996年,他在烏魯木齊成立了新疆德隆國際實業公司,作爲“產融結合”的平臺,之後將總部遷至北京。進京後不久,他開始在股市上尋找符合條件的“產業”,同時在資金方面做好調配。1996年到1997年,他調用大約2.5億元資金,先後控股了新疆屯河、瀋陽合金及湘火炬三支股票,然後對這三家上市公司進行整合。

以瀋陽合金爲例:這是一家鎳合金製造商,原本年營收只有4000多萬元,利潤600萬元。唐萬新接手後,帶領瀋陽合金接連收購了江蘇、上海、陝西等地多家電動工具製造商,一躍成爲該領域全國規模最大的生產商和出口商。到2000年,瀋陽合金年營收達到8.44億元,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更強的議價能力。

除了進行外部整合外,唐萬新還對三家公司的內部體制進行全面改造。他引入麥肯錫等國際諮詢機構,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之前連一份標準財報都做不出來的老土公司,改造成他眼中的領先的現代化企業。

經過以上整合,三家上市公司很快成了明星公司,被股民們親切地稱爲“老三股”。

“老三股”的股價也在此過程中水漲船高,截至2001年3月,新疆屯河和湘火炬的股價均上漲了11倍,合金投資(原“瀋陽合金”)的股價則更上漲了15倍!

三年三支股票均上漲超過10倍!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未完待續,請關注之(下)

期贏家

羅賓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