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劉可樂”,這個姑娘最近刷屏了,高曉松說這個姑娘從躁鬱症中逆襲的演講,是這一屆大會上最好的演講。

 

她曾經被診斷爲躁鬱症,然後她通過了自己自強不息的叩問生命真相的一段經歷,勇敢拿掉了醫生、旁人給她貼上的標籤,走出了躁鬱症的陰影籠罩。


她說,“當你100%接受了社會貼在你身上的標籤,其實你就失去了自愈的能力。”


她說,她發現和她一個病房的病友女孩,所煩惱的不過是青春期女生都會煩惱的那些問題,卻被父母當做了躁鬱症關在了這裏。

 

很多人被她的經歷和鬥志還有結局鼓舞感動。很多人在那一刻看到了自己,或者理想中的自己。


如果抑鬱症、雙相障礙、焦慮症等等神經症和精神障礙可以不藥而癒,那麼這將是最讓我們安慰的事情。畢竟在當代社會,抑鬱症這種疾病,已經超越了其他疾病成爲了奪走人類生命的第二大殺手。第一是癌症。

 

在紛紛讚許她的內容刷屏後,很快又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權威的心理學家、心理醫生,站出來說,“躁鬱症患者私自停藥是危險的!”


“不藥而癒?這種認知會鼓勵人,但是會毀掉更多人!”


“劉可樂真的好了嗎?”

 

我們怎麼看待這種對劉可樂一邊倒的讚許,或一邊倒的否定質疑?


更重要的是,雙相障礙、抑鬱症、焦慮症是否真的可以靠個人成長、心理諮詢就不藥而癒?


我覺得這纔是最值得我們思考的。



-01-

我想先提出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


劉可樂,她即使是真的停藥了躁鬱症也沒有惡化,反而她靠個人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重塑自我,完成了個人成長,而後她的躁鬱症好了。


是的,即便她的經歷是完全屬實的,我無法去考證,但我們絕對不能否定這種真實的存在可能性。


然而,她的經歷,就能說明別人的躁鬱症也完全可以不用喫藥自己治癒嗎?


她只是一個個體,充其量,只代表了一種概率。

 

我們都知道喬布斯生前飽受癌症的折磨。


他曾經相信素食、中藥的方法可以治療或控制癌症,所以他一開始拒絕了西醫的治療方案。


但是最終他的癌症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有人因此說,中藥怎麼治好癌症?喬布斯就是傻。


但是,我們也會看到,生活中的確有人用中藥就治好了癌症。真的,我家鄰居身上就有這個奇蹟。


這樣的人,的確是存!在!的!


可是,我鄰居是我鄰居,喬布斯是喬布斯。


不是同一個人,同一個身體,同一個頭腦,不是同一種癌症,即使是同一種癌症,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它的破壞和發展速度和能量也是不同的。

 

還有當年某位罹患乳腺癌的著名女演員。西醫的切除手術的確會給身心帶來創傷,她選擇中藥治療,修身養性。


因爲之前的確也有人這樣就好了,癌細胞奇蹟般地消失了!


可是這個奇蹟沒有在她身上重演。


四十多歲的她最後還是死於乳腺癌。

 

誰能判定,中藥、保守方法治療癌症和西醫的那些手術化療方法治療癌症成功的概率各爲多少?


而假如你患了癌症,你分別用兩種方法治癒的概率又是多少?


誰有資格回答你這個問題?


因爲你是那麼獨立的一個個體。


別人身上的成功,可能在你這裏失敗,別人都失敗了,可能在你這裏成功。


你要賭一把概率?還是賭一把自己?

 

-02-

精神類、心理類的疾病和癌症是一樣的。


道理同上。

 

自愈的劉可樂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但我們必須看到,還有千千萬萬躁鬱症、抑鬱症、焦慮症停藥了就變得更嚴重的患者,也是個體。


抑鬱症、焦慮症甚至雙相障礙,也許在某種程度下,通過患者自己的個人思索、個人成長、心理諮詢,的確可以變得輕微、平緩、甚至好起來,不復發——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向你保證,你是不是也可以。


有人做到過,不代表你就一定可以。


因爲這種“有人”,不是絕大多數。


如果說到治療,醫生通常提供的是最保險的,最大概率的,最安全的一種方案。


因爲和癌症一樣,嚴重的精神或者心理障礙,一樣會奪走你的生命,


或者造成和奪走生命一樣糟糕的後果——腐蝕你的神經,榨乾你的能量和生命力,讓你活得好像行屍走肉一樣。

那個後果是嚴重的。

 

我們都渴望,自己可以不藥而癒,


我也不想否認,的確有一些抑鬱症和焦慮症,


特別是在較爲輕微的階段時,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自我調節,自我成長,


同時進行心理諮詢,


加上這個個體本身內在的能量迸發,


有可能完成治癒。

 

我覺得從治療方案上,


怎麼治療的選擇權,假如你成年了,的確在你自己。


如果你要嘗試,自己調整看看,爲什麼不可以呢?


我不用藥,也不心理諮詢,或者我只做心理諮詢,暫時不用藥。


畢竟醫生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他開的藥不一定適合我,再說我希望試試靠自己的力量好起來。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不否認成功的可能。畢竟劉可樂或者還有其他人,真的有過這樣的經歷。

 

但是,在你選擇哪一種方式應對的時候,你也需要了解這種選擇的後果。


比如你在醫院,你的抑鬱狀態告知醫生後,你表示我不想喫藥,我要自己調整看看,


一個負責任的醫生會告訴你:抑鬱有時候像一個黑洞,或者沼澤,此刻你也許覺得還可以,但是你一直拖着不喫藥,可能,我是說有可能,你會突然狀況變得糟糕,到那個時候,也許你就深陷沼澤,再無力逆轉了,你的狀況會嚴重到超出

你現在的想象。因爲你沒有在可以控制它惡化的時候,去控制住。


我曾經陪我的一個好朋友去醫院精神科診療她的抑鬱症,


她是第一次去這種地方,當時那位醫生就是這樣對她說的。

 

是的,你可以不喫藥。醫生說的也不是絕對的。


就像我們去看很多疾病,醫生說的都是最嚴重的那種情況。


但這是醫生的職責義務。

 

問題是,你能精準地把握好,自己調節和用藥治療的那個臨界點嗎?


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抑鬱症患者,那麼我希望你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更多的考慮一些嚴重的情況,而不是盲目樂觀。


至少假如到了那個你覺得自己的力量難以爲繼時,你要知道去求醫問藥、知道啓動你身邊的社會支持系統,而不是欺騙自己,我還可以,我一定可以的!


那是會要命的。


-03-

我絕不是否認精神力量的存在。


就像我在諮詢中,也會對一些有抑鬱和焦慮問題的來訪者解釋的,


諮詢是一種對自我的探究,你通過一些個人成長,可以卸掉那些讓你不斷在精神的惡性循環裏打轉的驅動力——


比如偏執的思維方式、對自己的強烈批判、對完美的追求、對別人的強烈控制、對差錯的無法忍受,


這些內心模式都會對你的神經系統帶來影響,會造成壓力。

 

所以搞好自己的內心,通過精神力量、自我激勵,的確能夠對於我們的神經系統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讓一直承受壓力的神經得到放鬆、得到休息,我們產生的快樂情緒越多,也能更好的刺激神經分泌某些物質,達到大腦化學物質的平衡。

 

但是,假如你的狀態已經比較嚴重,


你沒有力量做更多自我探索,沒有力量從精神來治癒你的生物系統(神經),那麼你就需要反過來,從治癒生物系統(針對神經用藥、舒緩神經、調節大腦化學物質水平)來幫助改善你的精神(個人感受、體驗、思維)。

 

你也許會問,我怎麼知道我有沒有到那個程度?


所以,會有各種量表和測試,在醫院能夠診斷你的程度,你也可以找你的諮詢師進行評估。


但諮詢師畢竟不是醫生,我還是建議,在醫院精神科隨時瞭解自己的狀態,跟進隨訪,高度關注。


這就是應對疾病的態度。

 

劉可樂或許認爲躁鬱症是社會貼給她的不當標籤,


但是真正的疾病,不是標籤。疾病就是疾病。


我們應對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障礙時,我們要知道,這不是標籤。這是一個診斷。

 

你可以說,也許診斷有誤,我可以去其他醫院再看看。


但是,如果你說這是標籤,那隻能說明,你的心態,是有一定問題的。就像有人不能接受自己得了癌症一樣,


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得了抑鬱症、焦慮症、雙相障礙、還需要喫藥,覺得自己是精神病,完全接受不了,所以他才會覺得,這些名詞,是個標籤。

 

不不不,你只是病了。


社會的認知水平還不夠高,所以很多人對這種病不瞭解,理解程度不夠,我可以想象,也遇到過我的來訪者訴說自己對於疾病的擔憂和懼怕。


但是,相比別人的看法給你帶來的壓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意識到,你得拯救你自己的人生、生命,這纔是最重要的!


對於有的患病者來說,社會輿論如果認爲你的心理疾病完全可以靠個人力量不藥而癒,則是一種更加的致人於死地的傷害。


有的患者因爲這種認知的誤解,不被他人和家屬理解,並不斷責問自己爲什麼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好起來,不斷體驗自己無法控制住那些負面情緒的巨大的無力感,最後完全被陰影籠罩,強烈的痛苦和孤獨得不到理解和解釋,甚至覺得自己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


寫在最後


如果躁鬱症、焦慮症、抑鬱症,真的是一個標籤,撕掉標籤,用精神力量和哲學思考去對抗調整,那當然是個最好的奇蹟。也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但是,如果你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害怕這些病的標籤給你帶來壓力,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所以你才急於撕掉,不想面對不想治療,


你希望可以通過“精神力量”就讓它自己好起來,


那麼你看劉可樂的視頻,也許僅僅是自己找了一個虛假的盼望,一個逃避的理由罷了。


如果你連面對疾病的真相都沒有勇氣,


你覺得你有精神力量不靠別人的幫助就去治癒自己嗎?


這是個悖論啊。

 

精神力量是有幫助的,但是在疾病面前,它有時不能創造奇蹟。


這是事實。


所以在某些時候,用藥,遵醫囑持續用藥,不能擅自停藥,是必須的。


“某些時候”,你可以自己把握,但最佳方式是讓更爲專業的醫生去辨別。


如果你連走進醫院的勇氣都沒有,


你的精神力量,會不會只是一種死撐和不接受?


當你真的患病了,承認我患病了,並且去面對,纔是勇敢者的行爲。

 

“躁鬱症就像是生活中的其他挫折,也許是饋贈。我們對痛苦的反思和反擊纔是價值所在。”——劉可樂


同意。


假如你面對它,接受它,最終你戰勝了它,


的確是如此的,你會發覺那就是一種饋贈。

原作者名: 周小寬

轉載來源: 周小寬(ID:xiaokuanjoy)

轉載原標題: “躁鬱症女孩”不藥而癒:你想拿生命和疾病打個賭嗎?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