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秦始皇在去泰山祭天的路上駕崩後,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趙高利用和氏璧(傳國玉璽)篡權。和氏璧(傳國玉璽)由當時的皇太后保管,王莽派人去長樂宮索要這塊象徵着無上皇權的和氏璧(傳國玉璽),此舉惹怒了皇太后,她一氣之下便將和氏璧(傳國玉璽)摔在了地上,自此,和氏璧(傳國玉璽)缺了一角,雖然後來王莽命人用黃金鑲補,和氏璧(傳國玉璽)再也無法復原本來的模樣。

在涉世未深的年紀,我們跟隨着老師學習了語文課本中的“完璧歸趙”一篇文章,從中瞭解到了和氏璧這塊傳奇的玉石,當時秦國的國王爲了得到它甚至願意用15座城池來交換,可就是這樣一塊價值連城,歷史記載中完美無瑕的玉石,在完璧歸趙這個典故之後幾乎消失在了人間。

和氏璧真的消失了嗎?其實,有關和氏璧的去向,歷史中的某些文字當中是做了記載的。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過去六十年後,在公元228年,曾經擁有和氏璧的趙國被當時武力強大的秦國所打敗,趙幽王最後向秦國投降,並討好的獻上了那顆完美無瑕、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秦國在秦始皇手裏得到了空前的強大,秦始皇最後統一了六國,並封自己爲始皇帝,以彰顯自己的偉岸功績。權勢的巔峯意味着所轄領土所有人民的臣服,更意味着秦始皇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幾乎一切,和氏璧自然也不例外。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真的就斷了。

先流行比較深入人心的一種說法就是,和氏璧被秦始皇拿來雕琢成了象徵着無上權利的傳國玉璽。

而秦始皇在去泰山祭天的路上駕崩後,當時權傾朝野的宦官趙高利用和氏璧(傳國玉璽)篡權。

楚漢之爭中獲得最後勝利的劉邦最後得到了和氏璧(傳國玉璽),從此和氏璧真正意義上的成爲了“傳國璽”,象徵着皇帝的親臨。劉邦之後,和氏璧(傳國玉璽)幾經易主,見證了漢朝9位皇帝的登基。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和氏璧(傳國玉璽)由當時的皇太后保管,王莽派人去長樂宮索要這塊象徵着無上皇權的和氏璧(傳國玉璽),此舉惹怒了皇太后,她一氣之下便將和氏璧(傳國玉璽)摔在了地上,自此,和氏璧(傳國玉璽)缺了一角,雖然後來王莽命人用黃金鑲補,和氏璧(傳國玉璽)再也無法復原本來的模樣。

說到這裏,出現了一個疑點:歷史上關於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的還是比較詳細的。在《玉璽譜》中更是有傳國玉璽的相關描寫“色綠如藍,溫潤而澤”,這說明傳國玉璽是由藍田玉精工而成,這與歷史上關於和氏璧的描寫的潔白無瑕是矛盾的,所以,和氏璧並不是後來的傳國玉璽。

那和氏璧的去向難道就真的沒有人知道了嗎?

目前關於和氏璧的去向也只是推測,而沒有權威的記載。

有推測顯示,和氏璧隨着秦始皇的去世被封存進了秦始皇陵墓之中,如果真是這樣,或許有朝一日我們的後人還能一睹和氏璧的神奇風采。

還有推測顯示,和氏璧在秦朝最後的幾年,於戰亂之中被項羽奪了去。這也不是沒有可能,項羽當時在咸陽城大肆掠奪,最後一把火燒燬了秦朝的宮殿,和氏璧極有可能被項羽奪走,最後在項羽手中下落不明。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期間,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繫起來,而它神祕的失蹤,又成爲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上的一大懸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