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夕陽下,新金融正仗劍遠行

當一個事物開始落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尋找新的替代品來開啓新的發展。

這似乎是所有行業的規律,生老病死、興衰更替,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纔會充滿意義。

金融行業的演進同樣如此,或許正是由於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落幕,我們纔會去尋找金融行業的全新發展模式,金融科技隨之而生,並且開始了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結合的一路狂奔。

互聯網的大潮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是帶來了資本巨鱷們的鈔票,同樣帶來了一個幾乎所有行業都與互聯網技術產生融合的時代。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想都開始被互聯網思維所影響和改變。金融行業自然不會獨善其身,作爲一個人們生活最爲基礎、最爲廣泛的行業,它與互聯網的結合既在情理之中,又是趨勢所致。

人們對於互聯網金融最初的印象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工具和手段,然而巨大的利益驅使註定了互聯網金融不會僅僅只是工具和手段這麼簡單。所以,我們看到了後來互聯網金融在金融這一廣闊賽道上的一路狂奔。

互聯網的去中間化帶來的是人們參與門檻的無限降低,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金融風險的無限放大。以互聯網的方式去放大金融行業的標籤,並且將它的衍生體互聯網金融成爲一個風險巨大的行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互聯網的浪潮推動下的互聯網金融一味地延展金融屬性,而不去尋找新的功能,只會把互聯網金融帶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因爲儘管互聯網金融能夠極大地去中間化,並且真正實現人們參與金融門檻的無限降低,但是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去降低門檻,而不去尋找金融行業更多的功能和屬性,那麼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最終只會陷入到一種風險不斷,處處爆雷的境地。

互聯網金融不應該是,也一定不是金融行業的終章,當監管的出臺、用戶習慣的改變都將會把互聯網金融帶入到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裏,互聯網金融的再度進化同樣成爲一種概念必然。

互聯網金融的夕陽下,新金融正仗劍遠行

一味地放大金融屬性,只會讓互聯網金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互聯網技術與外部行業的結合規律告訴我們,僅僅只是將互聯網技術與外部行業進行簡單相加帶來的只會是中間流程和環節的減少,對於傳統行業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僅僅只是簡單相加,而且對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進行無限放大。

這其實與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其實是相悖的,因爲金融行業的最大功能在於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而非僅僅只是一味地對金融屬性進行無限放大。

一味地放大金融行業的屬性和功能,只會把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非常尷尬的經濟。

因爲一旦脫離了實體經濟本身,金融行業就失去了原有的概念和意義,最終只會把自身引入到脫軌的風險裏,現在互聯網金融遭遇到的發展困境正是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對於金融功能和屬性的一味擴大,而不去找到落地的方式和手段,互聯網金融最終只能遊離於危險邊緣,當風控的導火索被點燃,爆雷便會如期而至。

對於金融屬性的不斷加持,正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所導致的,平臺模式需要將金融行業的諸多流程和環節都納入進來,而由此帶來的運營成本則又需要對用戶的不斷收割來彌補。

當用戶收割的速度與平臺運營成本增長的速度無法匹配的時候,互聯網金融便會出現問題。這種現象不僅對於中小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適用,對於大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來講同樣如此。因爲一味地擴大金融屬性和功能,最終決定了我們必須沿着讓金融脫離實體的道路持續前進。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去擴大金融的功能和屬性,而不去影響和改變金融行業本身,讓金融最終迴歸實體,那麼互聯網金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將會成爲一種必然。

而一旦互聯網金融在獲取用戶和流量的道路上不再那麼順暢,人們便會選擇新的方式來代替互聯網金融,找尋新的發展方式。

互聯網金融的夕陽下,新金融正仗劍遠行

當互聯網金融遭遇困境,徹底的去金融化呼之欲出

金融與技術的最佳結合點在於底層支持上,徹底的去金融化纔是互聯網金融再度進化的關鍵。或許,人們在互聯網金融的舒適區並未真正醒來,只知道一味地去借助互聯網技術不斷擴大金融的功能和屬性,但是如果這些功能和屬性的擴大給用戶和市場帶來的僅僅只是風險,那麼,這種加持對於金融行業的長久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金融就是市場運行當中一個相當底層,相當基礎的存在,一旦脫離了市場本身,金融行業就會如同脫繮的野馬一樣難以控制,甚至還會影響到民衆的安全。

互聯網技術同樣如此。它同樣是一個相當基礎性的存在,只有不斷與上層行業產生深度聯繫,才能真正發揮出自身最大的功能和效應。

金融與互聯網異曲同工的作用最終讓它不得不迴歸基礎,迴歸支撐,只有不斷強化與上層行業的融合,才能真正讓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發揮到最大。脫離了這一屬性,金融行業的發展只會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裏。

可悲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是金融行業對於自身功能的不斷挖掘,而非是找尋與外部行業結合的最佳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遭遇政策層面的監管也就不再是一個特例,而是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認識並且實踐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金融行業的功能發揮到極致。當以BAT爲代表的巨頭們不斷找尋金融行業身上潛在的數據、運營等手段的時候,金融行業的再度進化或許已經開始。

互聯網金融的夕陽下,新金融正仗劍遠行

BAT們在去金融化上的義無反顧爲我們打開了未來金融發展的新大門

有一個現象正在無比清晰和明確的出現着,它不斷顛覆着我們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特別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認知。這個現象便是BAT們正在進行一場徹頭徹尾地去金融化,並且這種去金融化也是非常的堅決和果斷,不斷任何一點的遲疑。

以BAT們的做事風格來看,只有當一個方向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纔會如此迅速和決絕地去調整發展方向。

此番他們在互聯網金融身上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做法,可以看出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無疑將會更大的困境和調整,而真正將金融迴歸到一種最本質的支撐層面上,或許纔是讓它能夠走得長久的關鍵。

以金融行業的新技術應用爲突破口,以賦能B端行業的大趨勢爲殺手鐧,BAT們在這條金融行業的發展新道路上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遠征。

不再將金融看做是唯一的方向,不再一味地加持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通過新技術的應用讓金融行業那些成熟的功能和屬性更直接、更有效地發揮出來,成爲推動金融行業下一次進化的助推器。

賦能金融行業,而不是做金融產品已經正在成爲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發展方向。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會在這個方向如此決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種發展方式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而讓金融與科技進行更加深度的融合,從而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纔是金融行業發展的正道所在。

未來的新金融一定是迴歸行業本身,一定是參與到行業實際運作上,一定是能夠驅動行業發展的層面上。

而決定未來新金融發展是否成功的一點就是對於金融屬性的發揮以及它到底能夠給行業發展帶來多少的推動力,而不是它擁有多少的用戶,能夠實現多少項目的成功融資。

人們天然的劣根性決定了他們只會選擇一種相對較爲簡單且快速的道路去前行,而不是選擇一條艱難的道路。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史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搭建平臺、獲取用戶、收割用戶這種屢試不爽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同樣被應用到了金融領域裏。

或許是人們對金融行業的把控不夠,或許是引領者們並未真正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亦或許是金融本身就自帶風險基因。

總之,互聯網金融在蓬勃發展的風口下跌落塵埃,而人們開始尋找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它完全脫離於金融之外,並且開始更加深度、更加底層地加入到金融行業的領域裏。

對於金融行業來講,這種方向或許纔是未來真正能夠走得更遠的發展方向,這種發展方向才能真正告別風險,真正讓金融行業裏該歸上帝的歸上帝,該歸凱撒的歸凱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