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瞭解,大寨村的這個茶葉種植基地是由鄉政府引進的黔南弘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2019年計劃在大寨村種植1000畝山地生態有機茶葉,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336人,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說,基地建在家門口,除了得到一筆土地流轉費外,還能在家門口務工掙錢,再好不過了。並通過建立茶葉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將實現村民與企業的互利雙贏,在去年實施1000畝種植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增種植面積3000畝,爲農戶增收開闢一條新路。

從果瓦鄉政府出發,沿山路蜿蜒而上,車行約一個小時,大寨村掩映在青山環繞中,安靜而又祥和。此時,大寨村茶葉種植基地裏的村民們正幹得熱火朝天,一排排茶苗整齊地種在山地上,隨坡起伏,將山坡裝點得格外亮眼。

海拔高、緯度低、日照少,得益於獨特的氣候優勢和地理優勢,大寨村自然成爲種茶的好地方。據瞭解,大寨村的這個茶葉種植基地是由鄉政府引進的黔南弘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2019年計劃在大寨村種植1000畝山地生態有機茶葉,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336人,對於當地的農民來說,基地建在家門口,除了得到一筆土地流轉費外,還能在家門口務工掙錢,再好不過了。

“以前村裏沒有像樣的產業,全村都以種地爲主,產業這塊是一片空白。”談起過往,村支書程光賢微微皺了皺眉。2014年開始,在鄉黨委、政府引進茶企業後,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寨村玉米種植面積大幅調減,高效農業產業凸顯。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實際,確定茶葉爲主導產業,由村裏負責流轉宜茶土地給企業落地實施茶葉示範種植。先後創建了茶園村、鵝塘村種植茶葉基地,茶業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等,種植山地生態有機茶,並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茶葉基地務工學習茶葉種植技術。並通過建立茶葉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將實現村民與企業的互利雙贏,在去年實施1000畝種植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增種植面積3000畝,爲農戶增收開闢一條新路。

“今天我們村茶葉基地裏有60名老百姓參與種植,一共計劃要種植茶苗150畝,每個人一天能拿到80元的收入,大家幹起很有勁啊!而且茶葉公司也派有專人在現場進行指導種植,最大程度提高了茶苗的存活率。”大寨村支書程光賢介紹。

據悉,果瓦鄉今後將大力發展茶葉產業,以“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爲最終目的,夯實基礎,加強後期管理,拓寬茶葉銷路,讓茶葉成爲果瓦鄉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金葉”。

來 源:綿繡果瓦

編 輯:李鋒

編 審:劉仁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