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三國時期,整個吳國只養了二十多萬軍隊,就被後世指責窮兵黷武,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吳國地盤雖然大,但是像樣的糧食產地並不多,而糧食產地少就意味着人口少。袁術控制河南,意味着控制了東漢最重要的糧食產地。

東漢末年的軍閥中,袁術有一點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即便是董卓還假意當漢獻帝的臣子,打算通過漢獻帝讓位當皇帝的條件下,袁術連讓漢朝天子讓位的途徑(或者說手續)都敢於直接繞開,直接稱皇帝。

那麼,袁術地盤大麼?

其實也不大。

說不大是因爲袁術地盤變動很頻繁,但長期屬於袁術的地盤,大致上是南陽以及汝南這些地方,大體上是今天河南一帶。

瞭解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雖然現在河南省的經濟不敵北上廣以及沿海省份,但是在古代,這是中原。

而古代有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其主要原因在於,河南當時是農耕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農耕發達意味着糧食產量多。

而糧食在古代是硬通貨,甚至很多朝代在徵稅以及給官員發放工資的時候,都是徵收和發放糧食。

袁術控制河南,意味着控制了東漢最重要的糧食產地。

而有了糧食意味着可以養活更多的人,而養活更多的人意味着什麼?

▲袁術

意味着可以武裝更多的軍隊。

要知道,三國時期,整個吳國只養了二十多萬軍隊,就被後世指責窮兵黷武,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吳國地盤雖然大,但是像樣的糧食產地並不多,而糧食產地少就意味着人口少。

因爲二十多萬的吳國軍隊,其實已經佔了吳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因此論糧食產量以及可以供應的人丁,袁術地盤雖然小,但是並不輸給後來的吳國以及蜀漢(其實蜀漢比吳國還窮)。

糧食水平算是袁術的硬實力。

我們再來說軟實力。

東漢時期,中國社會是非常講究名望的。

記得曹操和劉備在一起喝酒,探討天底下誰是英雄的時候,在議論到袁紹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評價:說袁紹他們家,四代人有三代做了“公”,算不算英雄。

也就是所謂的四世三公,名望很高。

袁術和袁紹是兄弟倆,也就是說,袁術的出身,也是這樣優越的基本盤。

而好的出身、好的名望,就意味着可以通過這一點,聚集相當高的人氣,吸引更多的人來投奔自己——舉個例子,如果劉備不說自己是勞什子大漢皇叔,能忽悠來那麼多人投奔自己嗎?當然不能了!

就這樣,論軟實力,袁術出身好,人氣旺;論硬實力,人家有糧有人。可惜袁術的尷尬在於沒腦子——有這麼好的條件,不知道坐等天下變化,而是選擇稱帝,結果引來圍攻,最終落了個敗亡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