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渊与朱元璋是不一样的爹,李世民与朱棣也是不一样的儿子。李世民称帝前是秦王,朱棣称帝前是燕王,但此王非彼王,明朝实行的才是真正的藩王制度,朱元璋登基后,把二十几个儿子全部封王,而且,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

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的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以后,唐朝改弦更张,整个中国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影响后世千年。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主要干了两件事,即“杀兄”和“逼父”,实际上,“杀兄”只是手段,“逼父”才是目的,玄武门之变的实质就是谋反篡位。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历史上另有一位强势皇帝与李世民极为相似,同样都是开国皇帝之子,同样是靠武力夺权称帝,在位期间也同样开创了盛世,他就是明成祖朱棣。但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李世民的皇位是直接从父皇李渊手里篡夺的,而朱棣的皇位却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篡夺的。

那么,既然朱棣早有篡位野心,他为什么不学李世民直接造父皇朱元璋的反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足或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原因一:李渊与朱元璋的实力不同

同为王朝开创者,李渊和朱元璋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李渊性格软弱,手中的权力也十分有限,在李世民这个优秀儿子的光芒掩盖下,他更是被戏称为“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之君”。而且,李渊登基称帝后,唐朝的军权分散在各位皇子和武将手中,李渊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十分有限。

而朱元璋却恰恰相反,他性格强势,手段狠辣,建立明朝后还废除了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实现了高度中央集权,他手中的权力,比以往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大。朱元璋在位期间,更是通过大杀功臣,逐渐回收了大部分军权。

所以,造李渊的反容易,造朱元璋的反却难于上青天。对于这一点,朱棣十分清楚,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明成祖朱棣画像)

原因二:李世民与朱棣的情况不同

李渊与朱元璋是不一样的爹,李世民与朱棣也是不一样的儿子。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开始正式造反时,李世民已经20岁,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说法,他才是晋阳起兵的真正策划者和推动者。纵观整个唐朝开国功臣,只有与李世民战功相当的将领,却并不存在战功甩李世民八条街的将领。也就是说,李世民确实对唐朝的建立居功至伟,他在朝中军中既有威信,也有大量的拥护者。

而朱棣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朱元璋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造反时,朱棣还没出生,即便是到了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时,朱棣也只不过是个9岁的小毛孩子。也就是说,朱棣并未参与到明朝的建立中,他的功劳、威信以及实力都远不能与诸多明朝开国功臣相比,更无法轻易撼动朱元璋的地位。

(李世民剧照)

原因三:唐朝与明朝的分封制度不同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唐朝和明朝对皇子的分封制度不同。李世民称帝前是秦王,朱棣称帝前是燕王,但此王非彼王,明朝实行的才是真正的藩王制度,朱元璋登基后,把二十几个儿子全部封王,而且,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

也就是说,李世民虽然叫秦王,但他的活动范围和势力范围实际上还是留在京城,但燕王朱棣却自幼生长在北京,他的地盘和势力范围都在远离京师的北方地区。

(朱棣剧照)

所以,朱棣要造朱元璋的反,纵然他的实力再强,也碍于路途遥远难以实现。从北京到南京,相隔千里,朱棣那边刚刚出发,朱元璋这边早已做好了准备。而当年李世民造李渊的反能那么容易成功,靠的就是乘其不备,这个优势朱棣是不具备的。

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造侄子朱允炆的反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双方无论从智谋还是实力上看,都确实可以一搏,毕竟相对比于朱元璋,朱允炆确实太嫩了点。

综上,朱棣不学李世民直接造父皇朱元璋的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他明白,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明史》、《明实录·太宗实录》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