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多次進行北伐,遺憾的是都沒有成功,對此,不同的人有他們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甚至有的人覺得北伐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錯誤的決定,因爲這嚴重浪費了國力。但其實此舉也是迫不得已,因爲如果蜀國沒有去攻擊魏國而是老老實實防守,儘管可以減少國力的浪費,但是卻很容易惡化本國的政治形勢,因此北伐是很有必要的。

而諸葛亮在北伐的過程中遭遇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他因此也設計出許多著名的計謀,比如講究心理戰術的"空城計",但爲什麼他在使空城計的時候,還要讓四個士兵假裝成百姓,並叫他們在城下掃地呢?

劉備死後,其實諸葛亮便成了蜀國集團的領袖人物,因此蜀國的很多方針政策都是聽從諸葛亮的。比如諸葛亮在首次北伐的時候,就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很輕易地便把北伐的關鍵地點街亭交給馬謖,而馬謖這人仗着自己有才所以很是驕傲自大,他在把守街亭時一意孤行,沒有聽王平的好言勸阻,最終導致街亭丟了。諸葛亮非常後悔,把馬謖斬殺了。

幸運的是,副將王平還可以帶着千個士兵自行防守,不斷擾亂張頜的進攻,接着和後方的諸葛亮匯合。這時候的司馬懿連忙追擊他們,當時的諸葛亮駐守在西城,面對這千個士兵對戰敵方的十幾萬大軍,諸葛亮最終打開城門,擺起了空城計。

他在城上很悠閒地彈琴,顯得很是輕鬆自在,又讓四個士兵假扮百姓在城門那掃地,許多三國演義的讀者可能會認爲這很沒必要,但其實在我看來安排這四個掃地的人是非常聰明的。

我們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他來到城下發現諸葛亮在愜意的彈琴,四個百姓在悠閒地掃地。掃地的沙沙聲無疑會使氣氛更加詭異,掃起來的灰塵又會使城中顯得很朦朧,讓人摸不着底。面對這種局面,本就小心謹慎的司馬懿便嚴重懷疑城裏面有埋伏,於是導致慌亂地下令收兵。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細節有時候真的能決定成敗,如果當時只有諸葛亮一個人在那彈琴,而沒有在城下掃地的幾個百姓,可能事件會是不一樣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