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NASA發射的“朱諾”號航天飛機所採集的數據發表了4篇論文,爲人們帶來了關於木星的不少有趣信息。

2011年“朱諾”號發射的時候,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很激動。他們都期盼它能爲我們帶來關於木星及其衛星的寶貴信息,而“朱諾”號也成功做到了,它進一步揭開了這顆太陽系最大行星的面紗。

在第一篇論文中,意大利羅馬大學的Luciano Iess等人利用多普勒雷達數據研究了木星的重力場。即便航天飛機以70公里/秒的速度繞木星旋轉,利用這些數據,科學家也能以0.01米/秒的精確度衡量木星的運動速度。

木星的重力場是出了名的不對稱,這對一顆告訴旋轉的扁平(兩極較平)氣體巨星來說是很不尋常的。這種不對稱是因爲木星上富氫氣體的深度分佈不夠平衡。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的Yohai Kaspi等人則利用木星磁場的不對稱性計算了木星的大氣深度,他們發現木星的大氣質量佔行星總質量的1%左右。Tristan Guillot等人則發現,在木星雲層以下3000公里的木星內部深處是由液氫和液氦的流體混合物組成的,這些混合物以固體形式旋轉。他們還發現,木星上的風可以延伸到雲層以下3000公里,強度隨着海拔下降而逐漸遞減。

假如我們以前對木星的瞭解是二維的,現在已經升級到三維了。雖然如此,我們離真正瞭解木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朱諾”號任務指揮員Scott Bolton說,“我們只是剛剛開始解剖木星。”

不過,“朱諾”號任務的弊端在於——它提供了太多寶貴數據,一時之間很難超越。行星科學家Jonathan Fortney寫道:

“朱諾號的成就是偉大的。我認爲該任務結束後,關於木星內部的研究大概一時之間很難有更大的飛躍了,除非天文學家能夠分析出木星的內部振幅,就像他們對太陽所做的一樣。”

所幸,“朱諾”號還會繼續在木星軌道上運行好幾年,幫助我們獲取關於木星的更多寶貴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