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最新公布了2018年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名单,其中成华区2所学校上榜!分别为华西中学和成都四十九中学,加上已经是“省一”的列五中学,成华区一共有3所学校贴有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标签。近两年,成华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无论是教育部门的肯定,还是社会家长的口碑,成华教育备受关注,很多了解成华教育的家长说,这是成华教育优质倍增的成果体现。那么,成都四十九中如何在成华教育优质倍增工程的背景下,实现自己跨越式的发展?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四十九中学校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唐文勇的专访。

学校名片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以下简称“成都四十九中”)是成都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成都四十九中全面深入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快速提升:连续四年获“成华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连续三年获“成华区高中工作突出贡献奖”;连续三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高考本科率连续三年实现近20个百分点的增长。

2016年11月,在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上,学校以《四维四主,德智并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为题做大会经验交流,同时被评为“成都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步最快学校”;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自2017年进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层次招生。

校长名片

唐文勇,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12年8月起任成都四十九中校长。近年来,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首届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瞄准“优质倍增”:“135工程”助力人民满意学校建设您从事过多年高中教学工作,能否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客观而概括地指出一些您认为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您在所领导、管理的学校,对这些问题有哪些应对策略、解决办法?

目前,就我个人来看,总体而言,我国高中教育存在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等三方面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四维德育,善美育人”工作思路,构建“四主课堂”教学模式,培育勇于创新、学有所长、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善美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学校所有工作都以此为中心来展开。

如要求全体四十九中人牢固树立“科科都重要,课课都关键”的意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创新实验室项目,以“五朵金花”,即纳米新材料实验室、数据与编程实验室、数学创新实验室、地理信息实验室、STEM 教育实验室五个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项目的开展为载体,开发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路径,丰富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学生活动中心与心理成长中心,以社团为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彰显、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关注学生的健康、可持续成长……在任何一所学校,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业务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及成绩,恐怕都是最让一校之长费心思的两件事,请尽量举例说明您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还有某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在接下来的管理工作中继续提升的吗?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关键,是动力源泉;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是主体,是价值归依。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业务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及成绩方面,学校班子聚群力、汇众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树立四十九中共同价值观,形成“成就学校和学生等于成就自己”的共同价值认识,引领干部教师拥有自身发展的念想。其次,秉持“人人有长,用人所长,助其扬长,促其长长”用人原则,实施“管理干部团队提升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开办“管理团队培训班”“青年教师学习班”“新进教师培训班”“新岗班主任培训班”,促进每一位干部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最后,健全评价用人机制,以“师德为先、业绩为大”引领人,以“客观公正、团队愿景”凝聚人,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凭数据说话”评价人,以“重德、重才、重业绩、重一贯”使用人。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就学科配置来看,学科教师配置不够均衡;就个体素养而言,少数教师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教育对理论素养和教学方法的更高要求;就名优队伍来讲,省市名师队伍还不够壮大。套用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135工程”是什么时间、基于什么背景和考虑提出来的?无论打造一个书香校园,创建科创中心、文化中心、艺术中心等三个创意中心还是建设五个创新实验室,都是具象、具体可见的事物,这些事物通过哪种方式融入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去或者说学生能主动从中汲取知识营养从而受益?并真正对提高其学习能力起到作用?

2017年,学校提出了“135工程”。这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的需要:

一是基于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二是基于区域高中教育“优质倍增”、高位发展的现实需要。“135工程”的实施既是区域教育倍增优质教育资源的直接成果,也是区域教育品质、高位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是基于学校追求有品位的质量的内生性需要。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发展,被成都教育界称为“成都四十九中现象”。

2016年,在成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成都四十九中迎来本部原址改扩建、东校区新建的历史机遇,同时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步最快学校”;2017年,获成都市教育局批准,成都四十九中进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层次招生,并于当年接受四川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实施“135工程”,有助于创新重构功能布局和发展定位,有助于以教育技术装备与课程融合创新为方法手段,通过学校功能、布局、形态、空间与环境整体规划设计,融合文化建设、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技术装备,全力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办特色鲜明、质量卓著、品质卓越和人民满意现代一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团队愿景!“课堂比天大”:“唯实”品质促学校发展再创辉煌您在聚焦课堂抓质量方面有独到的理念和措施,提出了“课堂比天大”的观点和“唐氏优质课四标准”并在全市产生了广泛影响。请结合实际教学尤其是这两个观点在成都四十九中课堂教学实践上的成效,分享一下您及教师们的成功经验。

我是管教学出身的,所以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一些个人的思考。基于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我较早地提出了“课堂比天大”的观点,一堂优质课要“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扎扎实实”的标准。

从认识层面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设计课堂、优化基本课型要素已在全校教师中达成较为普遍的共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四主课堂”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进一步彰显,“教师愿意下讲台,学生乐意上讲台”观念根植师生内心。

从实践结果来看,老师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理解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变成了自觉行为;变“时间”加“汗水”提质量的方式已转变为实干、巧干,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四个严控”成效明显,学生作业负担进一步减轻。

坚持不懈研究课堂,理直气壮管理课堂,全校教师设计课堂的路子走对了!也让四十九中人深深体会到只有课堂变了,学校才会变;只有教师设计课堂的水平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从恢复高考的1977年到2018年,四十九中迎来了它的第41个春天,对一个干事创业的人来说,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光。对四十九中来说,您作为已任职近6年的本届校长,对这个学校的历史、发展及未来想必有诸多感悟和思考、谋划,请展望一下未来四十九中的美好画卷吧!

一个学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身处新的发展层次,在坚持“严格常规,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全面,不断追求有品位的质量”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我主要有以下四点思考: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全面升级办学条件。本部改扩建一期工程、东校区新建工程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后,学校将遵循“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效益为本”的原则,实现“常规配置超常规化”,将两个校区建成设备设施高标准、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同时,新校园还特别注重遵循“一个校园、三个中心、五朵金花”的功能布局创新与定位进行整体规划,助力拔尖人才早期培养。

二是多种途径培育师资,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总体来讲,成都四十九中教师队伍是一个思想素质好、大局意识浓、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团队,但也存在着前面我提到的一些问题。对此,学校将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和名师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整体业务能力的提高;制定名师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名师和优模教师。

三是创新机制锐意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深化学校内部治理,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新评价机制。改进德育工作方法,革新德育工作方式,创新善美德育途径。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结构,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以机制创新助推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是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倾力打造品牌高中。学校主流文化是内涵的标志,也是外显的形象。我们将竭力传承学校主流文化,涵育学校文化品性和文化精神,以文化人,以品立校,奋发图强,抢机遇,练内功,真情扶助学生“成人、成器、成才”,大力促进教师“铸德、铸能、铸魂”,倾力推动学校“塑智、塑形、塑品”,把成都四十九中建成一所高质量、有品位、有特色的成都市、乃至四川省优质普通高完中。众所周知,成都四十九中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实”字——笃实、务实、踏实、诚实、朴实、实干……这是四十九中师生带给社会公众的普遍印象。请结合我们的“四维”德育,“四主”课堂,介绍一下学校对老师学生“唯实”方面的教育及成效。

历史的积淀是谋求发展的根基,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41年来,成都四十九中人以朴实的教育情怀,一代又一代传承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为自己打上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鲜明烙印,逐渐凝练出“求真求实 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笃实、务实、踏实、诚实、朴实、实干的“唯实”品质浸入了每一个人的血脉,滋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在推进“四维德育,善美育人”的过程中,通过确立育人工作思路,序化善美素养内涵,丰富善美素养途径,优化善美素养评价,抓细抓实善美育人工作。

如学校以坚持主题教育实践和重大节日、纪念日传统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扎实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书香校园,注重家校共育等途径搭建平台,丰富了善美素养培育路径,善美育人特色德育工作成效明显:近年,学校先后评选出420名校级优秀学生,有145人荣获省、市、区级“优秀学生”称号;有20个班集体荣获省、市、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学校也先后获得市、区级艺体类集体奖143项。201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复查,并获专家评委充分肯定;2016、2017年,我校学生全员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8.71%、98.38%,明显高于同类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