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人不疑自己的多疑。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

魯迅對中國人的十個批判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出自魯迅詩作《自嘲》,作爲一位從不怕樹敵的文人,他說中國人怯弱、懶惰、巧滑、多疑、委曲求全……

百年前中國的種種黑暗,他一一指出,毫不留情,而如今再看,許多弊病卻依然存在,讓我們再回首看看,魯迅對於中國人的批判,是否有所改變?

“迂腐折中”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裏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

“凡事寄望將來”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

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

因爲誰也開不出藥方。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來”的就是。——《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怯弱,懶惰,巧滑”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爲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着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即一天一天的墮落,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在事實上,亡國一次,即添加幾個殉難的忠臣,後來每不想光復舊物,而只去讚美那幾個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羣不辱的烈女,事過之後,也每每不思懲兇,自衛,卻只顧歌詠那一羣烈女。——《論睜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麻木者是勝利者”

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牆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碰壁之後》一九二五年

“拒絕改變”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多疑”

中國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騙人》一九三六年

“幸災樂禍”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裏,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一九三三年

“唯強者是從”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華蓋集·這個和那個》一九二五年

“說話不算數”

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個人主義”

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爲人道主義。

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麼都是冷酷,便流爲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論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