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警”,先要“暖胃”!

幾乎每個在派出所工作過的民警

回憶裏都會有一位食堂阿姨

是她們,讓派出所有了“媽媽的味道”

讓這個大家庭更具溫暖!

流年易老,芳華已逝

從“大姐”到“大媽”

從“阿姨”到“阿婆”

她們見證着一批批基層所民警的成長

同時也成爲了他們的牽掛與回憶

又到母親節

我們要向你道一聲

辛苦了!!!

孔 金 娥

她是台州溫嶺石橋頭派出所的燒飯阿姨,也是民警、輔警口中的好阿嬸,每天早上5點不到,56歲的孔金娥就來到廚房準備早飯。再騎上三輪車趕到菜場買菜,蹬着載滿菜的三輪車回到派出所。

然後一頭扎進洗菜、燒菜的繁忙之中,直到晚上8時,拖好廚房的地,她才放心地去洗漱休息。這樣的工作,孔金娥已經整整重複了21年。

民警林鳳森是四川人,喜歡喫辣,到溫嶺工作後,總感覺喫不慣,就經常外點水煮肉片回來加餐,細心的孔金娥看到後,不喜歡喫辣的她也去嚐了嚐。幾天過後,食堂的餐桌上出現了一盆水煮肉片,一打聽,原來是孔金娥試着學習的成果。她說外面的油不好,自己燒出來的量大又幹淨,之後,酸菜魚、毛血旺等“孔氏川菜”相繼出爐,成了石橋頭派出所餐桌上的保留菜,受到了民警、隊員的一致歡迎。燒好菜不難,難的是燒整整21年的菜,樸素的孔金娥說,這些孩子們待我很好,我只是盡了本分

鍾 賽 花

鍾賽花,今年56歲,從39歲開始爲台州溫嶺塢根派出所燒飯,整整燒了17年。

鐵打的警營,流水的兵,派出所的警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鍾阿姨始終都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裏爲大家準備着可口飯菜。

每天,都有值班的、加班的、出警晚回的民警、輔警,鍾阿姨總會不時地問還有誰沒喫飯,讓他們每一餐都能喫上一口熱飯熱菜,等所有人都喫好,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施 海 羣

施海羣,來自湖北荊州,在臺州溫嶺城北派出所燒飯已經十三年,作爲新溫嶺人的她,以所爲家,一年到頭幾乎全勤在崗。

她在有限的經費下挖空心思,只爲使民警、協警在忙碌後,能喫上可口的飯菜。

馬 紅 亞

馬紅亞,她見到人的時候總是眯着露出燦爛的笑容,是一個貼心、親切、溫暖的阿姨。她在臺州溫嶺城西派出所工作近4年,會做具有河南特色的雜糧包、肉包、菜包、粉條包子。每次用餐前最忙碌的也是她,每週兩次凌晨3點起來給全所人員做包子,飯前飯後洗菜、切菜、端菜、洗碗、拖地,滿食堂飛奔,卻從不叫苦叫累,全所民警、輔警都很喜歡她。

葉 素 嬌

葉素嬌,56歲,今年是她在臺州溫嶺牧嶼警務區任食堂阿姨的第23個年頭,這麼多年以來,她每天早上六點出門購買一天的食材,爲大家準備可口三餐。

從買菜到洗碗,都由她一手操辦。她待人親和,在食堂就餐讓人有種“家”的感覺,平日裏大家都親暱地稱她爲“素”。

林春姐林冬球

林春姐和林冬球是台州溫嶺城南派出所的食堂阿姨,兩人經常說自己也算是公安世家,一家人都在爲派出所燒飯。早的時候,兩姐妹的母親就在城南派出所掌廚,後來,兩姐妹的大嫂孔金娥也去了石橋頭派出所燒飯(前文有介紹)。這一燒,就是十幾年,兩姐妹這麼多年來一直起早貪黑地買菜、擇菜、燒飯、洗碗,日復一日做着枯燥的工作,照顧着派出所的上上下下。

2018年10月份,民警謝偉軍突發蕁麻疹,什麼東西也喫不下,兩個阿姨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悄悄去街上買了謝喜歡喫的菜,在下班後爲他燒好面,送到他面前,囑託他好好休息。在阿姨的照顧下,謝偉軍的身體也漸漸康復,謝偉軍經常說,阿姨們就像親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全所。

陳冬英、陳彩美、陳菊芬、羅雪芳

台州溫嶺城東派出所的食堂阿姨有4個,分別是陳冬英、陳彩美、陳菊芬、羅雪芳,她們平時的工作就是給派出所裏的民輔警準備一日三餐。看似簡單,其實每天做着同一件事情並不容易。每天午飯、晚飯都要燒15桌飯菜,阿姨們的擔子很重,但她們並未抱怨……當問及她們的願望時,她們只說了一句,“希望大夥兒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郭素娥郭雲琴

台州溫嶺石塘派出所食堂有兩位阿姨,一位是來所裏已經九年的郭素娥,一位是來所裏三年的郭雲琴。兩位阿姨和所裏的民警、輔警相處得十分融洽,在日常也很關心大家,她們說自己歲數大了,民警、輔警大多是年輕人,按照她們喜歡喫的來肯定不行,所以她們就到處去學、去問、想新的菜式,讓大家喫得慣,喫得好。

對於基層民警而言

一蔬一飯,不只是飽腹

更可以慰藉心懷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

祝派出所的所有食堂阿姨們

也祝天下所有的母親

節日快樂!

你可能喜歡

供稿:溫嶺公安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