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鵝苗?

鵝苗體質嬌嫩,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較差,必須精心管理,科學飼養。育雛室要保持合適的溫度,最初一週不得低於28℃,以後每週下降1—2℃。鵝苗在出殼24小時內毛幹能獨立行走時,應及時飲水開食,但須做到“先飲水,後開食”。供給鵝苗的飲水必須清潔衛生,溫度適宜(20℃左右)。第1天飲用5%濃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鵝苗成活率。

鵝苗開食的飼料可用2份切細的青草或菜葉加1份碎米(碾碎泡軟的稻穀、玉米或煮至7—8成熟的米飯均可)混合均勻,而後將混合好的飼料撒在淺食盤或塑料布上。供給鵝苗的日糧,5—10日齡可用20%—30%的米飯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葉,2%—3%的穀粉、0.5%的貝殼粉和0.3%的食鹽;11—20日齡,精料與青料搭配比調整到1:4—8;21—30日齡可調整到1:9—12。1—10日齡每天喂8—10次,11—30日齡每天喂5—6次。鵝苗消化道短,生長發育快,夜間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齡前每天加喂2頓夜食,15日齡後每天加喂1頓夜食。

鵝苗1周齡後可選風和日暖的天氣開始短途放牧,放牧時間分2次,分別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時間開始不宜過長,約控制在0.5—1小時,以後隨日齡增長而適當延長放牧時間。陰雨天應停止放牧。鵝苗在15日齡前後可開始飲水,每次飲水時間約15秒。

如何輕鬆提高鵝苗成活率?

1、及早飲水,有利於卵黃的吸收,刺激食慾,促進胎糞排除,宜飲清潔的冷水,忌飲冷開水、污水。在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或電解多維,這對提高鵝苗成活率有很大幫助。

2、適時開食,防止能量和養分供應相脫節,開食飼料中必須有青飼料。

3、防止日曬雨淋、防止鵝苗受熱、在運輸途中不餵食,溫度是育鵝苗的首要條件,溫度與體溫的調節、運輸、採食、飲水以及死了的消化吸收有關係,溼度和溫度不一樣,對鵝苗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二者共同起作用。

養鵝苗要注意什麼?

1、飼養環境。在準備養殖鵝苗的時候需要將飼養的環境進行打理,首先要將準備用來做鵝舍的房間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尤其是剛粉刷好或者是很久沒有用過或剛養過別的家畜的房間,儘量多進行兩次消毒,以免細菌感染,因爲鵝苗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很容易受感染。

2、飼養管理。雛鵝一般在破殼的二十四個小時之後基本上都會進行初次飲水,飲水結束之後就可以開始食用飼料了,飲水的方式如果鵝苗比較少就可以人工進行教授進行飲水,但如果鵝苗數量較多則需要將水撒在鵝的身上讓它們互相飲用羽毛上的水珠。開食之後要注意飼養方法,我們需要按照不同生長日期來進行飼料搭配和餵養次數,首先是從少量慢慢的加大量,然後一開始是一天喂個五六次,慢慢的變爲三四次,最後走向正常,同時餵養的飼料從熟食也慢慢走向生食,飼養的時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急。

3、生活溫度。不同時期的鵝苗所適應的溫度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差一兩天的鵝苗之間都有區別,所以在鵝苗的養殖中要注意要將不同時期出生的鵝苗通過人工的方法將溫度調節到它們各自適應的一個程度。一般出生一到六天的鵝苗做好放在溫度爲二十八度左右的環境,7到十四天的鵝苗一般是二十五度左右,而十五到而二十天的適合在二十二度的環境中生存,等到二十一天以後鵝苗就可以在日常的環境中正常生長了。

4、飼養密度。飼養的時候密度不宜過大,不然很容易導致鵝苗傷亡或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我們在開食的時候需要根據鵝苗身體素質的強弱來將鵝苗進行分羣,一般每羣是一百五十隻左右,同時要根據時間的長度來慢慢降低密度,因爲它們在不停的成長,所以要慢慢的再進行分羣時刻保持適宜的密度,不然會出現壓傷或壓死的現象。

5、衛生防疫。小鵝苗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小鵝出生一天之後就需要對它注射疫苗,防治小鵝瘟。鵝苗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是很容易感冒的,而且由於感冒

導致死亡的概率非常大,這也就是爲什麼那麼多的人會說自己的鵝苗養不活的原因,我們在平常的餵養時可以給它們喂一點紅糖姜水,預防感冒,如果感冒了就要去獸醫那拿一些專治小鵝感冒的要加在飼料裏讓它們喫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