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作爲現代戰爭中的陸戰之王,依靠其集火力、機動和防護於一身的出色性能成爲地面戰爭中的衝擊矛頭。但是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技術性能再出衆的坦克也無法依靠一己之力完成複雜的戰鬥任務,尤其是現代戰爭更加強調體系作戰,坦克要發揮出應有的實戰價值,需要同其他軍兵種單位密切配合,需要各車組之間緊密協同,更需要整個車組的密切配合,因而通信 設備對於坦克戰術性能的發揮同樣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坦克誕生之初,一方面受限於當時有限的電子技術水平,無線電臺無論是體積還是可靠性都不適合坦克搭載,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對於坦克的戰術定位,坦克的作用就是用於突破機槍、塹壕和鐵絲網構成的“無人區”,各車之間以及坦克部隊和其他軍兵種單位的聯絡需求並不突出,因而早期坦克是沒有配置電臺的。坦克車組乘員之間的聯絡基本靠吼,但由於坦克車體內部機械設備發出的噪音極大,再加上充斥於戰場的各種槍炮聲,各車組乘員即使喊破嗓子也很難讓對方聽清自己的口令。於是車組各乘員之間只能約定一些簡單易懂的肢體語言用於交流,比如拍駕駛員左肩表示左轉,拍駕駛員右肩表示右轉,拍後背表示加速,扯衣領表示減速等。坦克與其他車組以及同其他兵種部隊的聯絡則依靠旗語,同後方的通信則依靠信鴿。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這種簡單粗暴的交流方式不僅交流的內容有限,無法適應複雜的戰場環境,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根本無法開展。比戰況複雜的時候簡單的肢體語言可能不足以應對突發的狀況,在交火激烈的戰場無論是探出身子打旗語很容易成爲敵方射擊的目標,而即使能打出旗語,其他車組或者其他兵種部隊在戰事激烈的情況下也很難保證能及時看到車組所打出的旗語信號。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早期坦克內部充斥着發動機廢氣、槍炮射擊後產生的硝煙以及其他有毒氣體,再加上車內的高溫,使得攜帶的信鴿很容易死亡,因而改善坦克通信狀況的需求顯得極爲迫切。現代裝甲戰理論先驅富勒最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爲此他在一戰末期就積極上書英軍高層要求改善坦克的通信和指揮狀況,英軍在康佈雷戰役期間也試驗了坦克搭載電臺的可行性,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着一戰的結束,英軍高層恨不得連坦克部隊都徹底解散,改善坦克通信狀況的計劃就更無從談起了。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富勒在其著作《裝甲戰》中指出,每個坦克大隊必須由一輛裝有收發報機的指揮坦克控制,而且每個坦克大隊必須成建制作戰,每輛坦克絕對不能長期處於建制單位指揮官的視界之外。而20世紀20年代末期,隨着真空管電子管的發明,無線電臺的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也爲坦克通信通信狀況的改善提供了可能。1928年,英軍正式裝備了用於對外聯絡的調幅電臺,但受限於當時電臺的體積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僅有指揮坦克裝備電臺。作戰時,指揮坦克利用電臺接彙報本單位作戰情況並接收上級指令,再根據上級指令用旗語指揮本單位其他車組進行戰鬥。雖然由於電臺技術的發展使得坦克搭載電臺成爲了可能,但由於當時電臺的體積依舊龐大,因此搭載電臺的坦克一般沒有配備武器,一直到二戰期間,許多指揮坦克都只裝有僞裝用的假火炮。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期,調頻電臺和車內通話器開始應用於坦克,德軍從Ⅲ號坦克開始爲裝甲部隊中執行一般作戰任務的坦克配備了無線電接收機,良好的通信再加上德軍裝甲部隊長期的嚴格訓練和得當的戰術,使得德軍裝甲部隊在二戰初期的作戰行動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在戰爭初期的歷次戰役中大放異彩。而同時期以英法爲代表的西方盟軍對坦克的應用理念還停留在一戰水平,各坦克車組以及其所屬的裝甲部隊基本上都處於各自爲戰的狀態,即使部分坦克配備了電臺也未形成合力,因此在短時間內便被德軍輕鬆擊破。蘇聯雖然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便對裝甲部隊的集中使用進行了長期性的探索,但由於受西班牙戰場作戰經驗的誤導,使得其在二戰前又開始走回把坦克分散支援步兵的老路。而且受國際社會長期封鎖的蘇聯電子工業基礎薄弱,無法生產出數量和質量都滿足坦克作戰需要的無線電臺,使得蘇軍坦克電臺的普及率非常低。在種種因素的制約下,衛國戰爭爆發初期的蘇軍雖然在坦克數量和質量方面都不遜色於德國,但戰爭初期蘇軍裝甲部隊表現得非常不理想。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至二戰中期,各國都開始意識到通信對於裝甲部隊的重要意義,除日本之外的各坦克應用大國都普遍爲坦克配置了電臺,到1943年,在西方盟友的幫助下,蘇軍坦克電臺的普及率達到了75%。受戰場環境的限制,坦克通信的主要形式是電臺通話,因此對於配備有電臺的坦克車組車乘員來說,耳機和受話器就成爲了標準配置。關於耳機的佩戴方式各國也有各自的特色,美國和蘇聯都是將坦克帽(盔)和耳機做成一體式結構佩戴,而英國和德國雖然也配備了坦克乘員防護帽,但從現在留存下來的資料來看,無論是英軍還是德軍坦克乘員都更喜歡直接戴着作訓帽再套上耳機,比如德軍著名的坦克王牌魏特曼留下的照片就是戴着作訓帽套上耳機。

老坦克兵科普坦克通信發展歷程 原來通訊不只靠吼,拍肩也很流行

前文說過,坦克車內非常嘈雜,再加上戰場上的各種噪音影響,普通的受話器,比如我們現在手機耳機上常見的話筒拾音式受話器顯然並不合適,坦克乘員使用的受話器一般是喉頭振動式受話器,通過將喉部的振動轉化爲電信號傳入送話器。現代坦克上,乘員耳機和受話器依舊是標準配置,不過隨着跳頻電臺以及數字化通信、指揮設備的應用,現代坦克的通信已經從過去的點對點升級爲點對面的複合通信,通信的時效性、保密性相較過去都有了質的飛躍,這爲坦克車組及整個裝甲部隊提高對戰場環境的感知狀況、更加合理的運用戰術,充分發揮裝甲部隊打擊矛頭的作用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