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懿决定动手,控制京城后,他先征得了郭太后的同意,拿到了大义名分,用太后的名义废了曹爽的职位,而曹爽没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他屈服了,结果曹爽被杀了三族,支持曹魏的势力也有很多被杀,从此司马家族控制了朝政,曹氏成了傀儡。当时十四岁的曹髦身份是高贵乡公,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对朝廷情况知道不少,知道朝政都把持在司马家手里,不会相信就是郭太后的一句话,就让自己做了皇帝。

魏明帝去世后,八岁的曹芳即位,留下明元皇后郭氏、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公元247年,大将军曹爽将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因此他得罪了郭太后,大权独揽后,又得罪了司马懿,同时给了司马懿动手的借口。两年后,249年正月初六,曹芳离开洛阳,给魏明帝的高平陵扫墓,曹爽跟随。司马懿决定动手,控制京城后,他先征得了郭太后的同意,拿到了大义名分,用太后的名义废了曹爽的职位,而曹爽没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他屈服了,结果曹爽被杀了三族,支持曹魏的势力也有很多被杀,从此司马家族控制了朝政,曹氏成了傀儡。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继续控制朝政,为了摆脱司马家的控制,在254年二月,在曹芳的支持下,曹芳的岳父张辑和中书令李丰决定联络大臣,密谋铲除司马家。结果事情败落,两个主谋的被司马师灭族。而司马师担心后患,直接想废除曹芳。同年九月,在司马师一党的威逼下,曹芳被安上了放弃讲学、沉迷女色、与优人淫乱作乐、国丧期间不尽礼等罪名。郭太后同意废除曹芳后,他被赶出了洛阳。

曹芳被废后,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总揽朝政的司马师有意让都城王曹据继位。郭太后听后,很不满意,认为都城王是自己的叔叔辈,倘若他继位,自己就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了。于是就对司马师说:“我看曹丕的孙子曹髦文良俭让,可以立他为帝”。司马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曹髦一个小孩子,才十四岁,更容易控制,做了皇帝仍在自己手中,就顺水推舟,改立曹髦为帝。可以说,曹髦是因为郭太后一句话,就继承了皇位。

当时十四岁的曹髦身份是高贵乡公,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对朝廷情况知道不少,知道朝政都把持在司马家手里,不会相信就是郭太后的一句话,就让自己做了皇帝。他到了洛阳城外,看见百官出迎,他立刻下车拜谢,太尉王肃见状,就劝阻他。曹髦说:“我也是臣下,只是奉召入都而已。”见到郭太后,郭太后勉励他做一个有为之君,曹髦认为傀儡皇帝很可怜,再三推辞,但是木已成舟,他只能接受。

曹髦即位后,也想改变曹魏的现状,他崇尚节俭,经常派中央官员考察民情,处理冤案,像个有为之君的样子。满朝文武中,只有司马师不高兴,因为一个能干的皇帝,妨碍司马家族的权势。在司马师因为眼疾暴毙后,司马昭继续掌控大权,他野心更大,并有取代曹魏的想法。在镇压了两次亲曹势力的反叛后,使曹髦更加愤闷,他写了一首《潜龙吟》:“伤哉龙受困,不能曰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看到此诗后,司马昭大为恼火上了大殿,怒斥曹髦,曹髦不堪受辱,决定反抗,可惜谋事不密,被司马昭先发制人,置于死地。他怎么不像汉宣帝一样能忍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