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英宗即位后第二年,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相续去世,元英宗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措施触动了蒙古上层的利益,比如他停止了每年对诸王的赏赐,其中就有晋王,也就是后来的泰定帝。等英宗即位后,太皇太后答己联合回朝复职丞相的铁木迭儿把持朝政,将不少元英宗要重用的汉臣赶出了朝廷,一年时间里元英宗都在跟他们在权力上斗来斗去了。

元朝泰定皇帝,他是忽必烈的曾孙,继承了父亲的晋王爵位。可在1323年发生了南坡之变,元英宗在自己的寝帐里被杀,作为跟忽必烈血缘关系最近的晋王,他被拥立为皇帝。但他是元朝唯一一个没有庙号、蒙古汗号的皇帝,泰定是他的年号。他在位时间只有五年,1328年去世。五年时间,他的所作所为只有将元英宗的改革废除,重新回到了回到一个王朝正常轨道上,从兴盛到衰弱,最后灭亡,泰定帝这个五年就元朝的迅速衰败期。那他为什么不延续元英宗的改革呢,这要从他的继位说起。

泰定帝之前的皇帝是元英宗。延佑七年,仁宗病逝,元英宗即位。他在位期间重用汉臣,因此史上对他的评价很好。比如,说他博文雅怀,通宵汉文,有很深的汉文化素养。元英宗即位之前,看到元朝的政治日益腐败,上层贵族只知道享乐,长此以往,他知道国家肯定会乱。所以,在他即位后,就要进行改革。元英宗改革的核心,就是行汉法。因为在中原地区一直是封建农业经济,也要有一整套跟它相适应的封建上层建筑。而作为游牧民族的统治阶层,“以汉法治理汉地”,是符合历史要求的,忽必烈就深蕴此道。

元英宗即位之前,朝廷内部就激烈的权力斗争,仁宗时期丞相铁木迭儿被罢免。等英宗即位后,太皇太后答己联合回朝复职丞相的铁木迭儿把持朝政,将不少元英宗要重用的汉臣赶出了朝廷,一年时间里元英宗都在跟他们在权力上斗来斗去了。元英宗即位后第二年,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相续去世,元英宗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措施触动了蒙古上层的利益,比如他停止了每年对诸王的赏赐,其中就有晋王,也就是后来的泰定帝。还有他对已死的政敌铁木迭儿家族进行了清算,诛杀当时还活着的铁木迭儿之子八里吉思,还有他的同党刘夔、囊加台。但着引起了铁木迭儿余党的恐慌,其中就有铁失,于是在铁失勾结铁木迭儿的余党在至治三年八月,在南坡刺杀了元英宗。

而英宗被刺杀后,当时晋王迅速即位,是为泰定帝。可以说英宗的被杀,虽然是难以预料的事件,但跟英宗的个人政治权术不高有关。毕竟他完全掌权不到两年,就想清洗政敌势力,实为不智。英宗被刺杀是元朝开国以来第一次杀皇帝的大案,不可能没有后台的支持,所以,晋王继承皇位,作为最大的利益取得者,他有很大的杀皇帝嫌疑。而且从他即位后的一些行为,也说明他很有嫌疑。

泰定帝在即位后,对刺杀英宗的铁失一伙,只诛首恶,其他余党并没有深究。还将英宗时流放的诸王和官属召回,英宗时废除的诸王每年赏赐,也被恢复了。总之,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作为,只是以守城和稳定为主。他在位时间只有五年,1328年去世,经过激烈争夺,元文宗即位,他将在位五年的泰定帝被是为非法君王,不但没有汉文的庙号和谥号,连蒙古汗号都没有,只用他的年号泰定称呼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