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孙权又做了一个昏聩的决定,在太子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他下令幽禁太子,将太子派的大臣杀了个精光。还有一件更加证明吴国的危机四伏,年过七十的孙权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太子孙亮的母亲潘皇后竟然有了当吕后的野心。

在古代封建社会,讲究三纲五常,君君臣臣,帝王总是一言九鼎。他们说出去的话,叫金口玉言,不管谁都要听从。他一声令下,全国各地都得听从,有句话叫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还有一句天子一怒,浮尸万里,都体现了帝王的威严。而这么大的权力,自然人人向往,但是历史上大部分皇帝,在即位之初,还能勤政,但是过不了几年,他就会忘了夺嫡时的艰辛,变得狂妄无礼、昏聩起来。即使是创业之主也是这样,在初期还能坚持励精图治,后期特别是晚年,长期的唯我独尊,使他变得刚愎自用,昏聩起来了,比如三国时的孙权就是这样。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创业之主。他在少年时期就喜好结交名士和侠士,并且做事有决断,经常跟随他的兄长孙策出征江东,并且显示出了过人的谋略。他十五岁的时候就作了阳羡的县长,不久又被推举为奉义校尉。十八岁的时候,孙策遇害,孙权继承了其兄的位置,统治了江东的丹阳、会稽、庐陵、庐江、豫章、吴郡六郡。上位之初,他待张昭以师礼,重用周瑜、程普等重将,重用了鲁肃等谋士,在这些老臣子的帮助下,算是稳定自己的位置。

在孙权统治东吴的前一半时间还能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他采用了鲁肃建议,出征黄祖,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领域。接着他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后孙权在面对曹操时采取守势,全力向南扩展。建安十五年,交趾太守率领岭南七郡(河内以北)归降孙权,222年,他又从刘备手里夺走了荆州,229年正式称帝,国号为吴。在富国强兵的同时,他还积极发展造船业,开展航海,舰队到达了台湾岛,还跟朝鲜、越南、柬埔寨开展贸易。孙权还派出使者,跟南洋诸国、印度建立了联系,对中外联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跟大多数帝王一样,孙权在晚年变得昏聩了,变得刚愎自用。当时,满朝文武劝谏他不要授予公孙渊为燕王,这样会大大得罪曹魏,他不但不听,还要杀了为首劝谏的张昭,气得张昭不再上朝了。变得识人不明,任用大量奸妄,陷害大臣,丞相顾雍、江夏太守就先后被害。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孙权又犯了大错误,他立了孙和为太子,又立了孙霸为鲁王。他宠信孙霸,让他有了夺嫡之心。在他的纵容吴国内部分裂成了太子派和鲁王派,两派人争斗不休。后来孙权又做了一个昏聩的决定,在太子没有错误的情况下,他下令幽禁太子,将太子派的大臣杀了个精光。按说他应该立孙霸了,可孙权又以诬陷太子的罪名,让孙霸自杀了,支持孙霸的大臣也被杀了精光。就这样,内部精英就这样被杀光了,吴国成了无贤明继承人、无贤臣、无良将的三无国家。

还有一件更加证明吴国的危机四伏,年过七十的孙权在安排后事的时候,太子孙亮的母亲潘皇后竟然有了当吕后的野心。真是有那个心,却没有那个能力啊,她竟公然派人询问中书令孙弘吕后称制的故事,弄得满朝文武人尽皆知。后宫中的后妃们个个不安,想到以潘皇后的跋扈性格,她要称制,肯定没有其他嫔妃的活路。于是几个宫人趁潘皇后睡着后,将她活活给勒死了。一个母凭子贵的皇后,不到半年,就被忌恨到这种地步,可见吴国气数尽了。总之,吴国的崛起和衰败,在孙权的早期和晚年有了完整的体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