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畫壇上湧現出很多畫家,其中有一個畫家在畫壇的影響力達到數百年之久,他是張大千最佩服的畫家,張大千的畫風就是受此人影響,這個人就是石濤。他幼年出家爲僧,一生浪跡天涯,以賣畫爲生,在畫壇上被稱爲清初四僧之一。

石濤原姓朱,是明朝的皇親國戚,但是由於後來的變故,出家爲僧化名石濤。隨後他潛心作畫,學習名家書畫,形成了一種佈局新奇,意境深遠的畫風。石濤的山水畫多采用截取法構圖,以特寫的方法傳達出一種深遠的感覺。

石濤的山水畫是繼王維水墨渲染之後又一種新風,開闢了山水畫的新境界,石濤把生活作爲藝術的來源,他認爲藝術離不開對自然生活深入細緻的觀察,脫離了自然生活的藝術都不算藝術,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原理。齊白石就是受到石濤的這種繪畫思想的影響,白石老人曾說過,繪畫並不是漫無目的的空想,這點從他畫蝦和畫草蟲就可以體現出來,他是經過對生活細緻觀察才達到的藝術效果。

《筆墨章》中敘述了石濤的這種思想,知其飾而非理,其理危矣,意思就是畫家只有筆墨技法,沒有生活基礎或者對生活的細緻觀察,所呈現的畫面就是一片呆板之感,毫無深層的氣韻。

所以石濤的畫把這種濃厚的生活氣息提煉到美的高度,主張畫的本質就是通過主觀去觀察客觀的物體,反對以主觀感受取代大自然景物的真實現象。否則所畫出來的精神只能求其形似,而沒有神韻,不能深入感悟到生活中的美,這樣的畫沒有一筆是帶有神韻的,這就是脫離了傳統繪畫的意義。

石濤在繪畫上主張師法古人而不拘泥於古人,學習古人書畫的目的就是爲了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不是以此來炫耀,而是運用古人的技法和技巧,借古開今,這纔是學習書畫之人的目的。這種思想影響畫壇數百年之久,比如書畫大家吳昌碩、張大千和齊白石,都受到了這種影響。

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對於書畫家的筆法技法可以去學習,但是一味的模仿,甚至風格完全一樣,這是沒有出路的。

石濤不僅在畫上吸引着很多人,連他的書畫理論也受到歷代學書人的追捧。其中張大千對石濤的繪畫很癡迷,對於石濤的作品只要他拿到手裏,都要臨摹幾遍,有的甚至臨摹十遍以上,深深的領悟到了石濤的藝術魅力。所以張大千模仿石濤的畫,可以以假亂真,也正是張大千早年臨摹石濤的畫,才爲他以後風格的形成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張大千的學畫之路和石濤的繪畫思想達到了高度的吻合,早年學習名家技法和技巧,有了基礎之後就改變了風格,學石濤並不拘泥於石濤,因此張大千受到了石濤在畫上的影響,也受到了石濤書畫理論的影響。

石濤除了在繪畫上有着巨大的貢獻外,晚年的石濤寫了《石濤畫語錄》,詳細的講解了繪畫的美學思想。石濤這種藝術來源於生活,使生活景物得到了高度凝練,這是石濤對山水畫創作本質大徹大悟的結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