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父母重视家庭教育的质量,也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爸爸妈妈会为了孩子辞职在家,对外统一说法都是为了“陪伴孩子”,但是大多数人却只是待在孩子身边照顾起居,然后做自己的事情而已,这种形态充其量就是陪着。“孩子你不能玩手机,但我可以”。

玩手机

“孩子你不能玩手机,但我可以”

“别玩手机了,快去睡觉,听见没有?”

“妈妈,再让我玩一会儿嘛,就五分钟。”

“好,只能再玩五分钟。”

五分钟后......

“五分钟到了,去睡觉,听见没。”

“......”

“听见没有?!”

“妈妈你也在玩手机呀,为什么我不能玩?”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熟悉到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玩手机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不仅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孩子真正地信服,更多时候反而会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娃”的真谛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很好地去践行的。

在《爸爸去哪儿5》里,小小春和爸爸的互动让大家深感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综艺中,小小春学着爸爸的样子,细心地把手中的钱折好,小心翼翼地用小手捧着递给了老爷爷。陈小春身体力行地告诉儿子一个最简单的待人接物的道理——这是老爷爷辛苦赚来的钱,我们不能要。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让孩子终生受用。

小小春

孩子是这个世界实力最强的模仿者,作为孩子的头号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在他们尚未学会辨别明理是非之前,他们会本能地以父母的所作所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系。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活成什么样子,自己就得要先成为那个样子。

从事教育行业之后,碰到一些家长会就一些家庭教育的话题聊几句,其中聊到最多的就是关于“陪伴”,“经常听一些专家说陪伴孩子成长,可我们也陪在孩子身边,怎么感觉不到快乐,反而一直是怄气,想尽快逃离,有时实在逃不掉,就只有轮着陪,好让彼此都有一些喘息的时间。”哎,听完这样的表达,都觉得是对“陪伴”这个词的一种伤害,原本是一个感觉温暖,充满爱意的词汇,结果变成了这样不堪忍受的形态,究竟是谁的错?

真正的陪伴长得什么样?我们不妨深入的聊一聊。

现在越来越多父母重视家庭教育的质量,也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一些爸爸妈妈会为了孩子辞职在家,对外统一说法都是为了“陪伴孩子”,但是大多数人却只是待在孩子身边照顾起居,然后做自己的事情而已,这种形态充其量就是陪着。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陪伴的质量,而不是流于形式的“陪在身边”,甚至会对陪在身边喋喋不休的妈妈恼恨在心,心里想着妈妈可以尽快离开就好了,这样的陪着实际上并非高质量的陪伴。不管是多大的孩子,可以是3岁、7岁的孩子,也可以是13岁的孩子,当然更大一些也行,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活里有自己的问题、小毛病,而父母高质量陪伴的一个指标就是给孩子做榜样。换句话说,当孩子遇到麻烦事的时候或是做一些不好的习惯性举动时,你在旁边示范做一遍。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在高质量的陪伴中成就孩子也成就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