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省博物院的極品館藏

春節前(25日至9日),有機會到鄭州。朋友陪同,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省博物院的主體建築(主館)是以元代的古觀星臺爲原型,貌似“戴冠的金字塔”;內設五層(其中,地下一層)。冠部爲方鬥形,取上承“甘露”、下納“地氣”之意。外部牆面爲土黃褐色,意爲中原的“黃土”、“黃河”。主館正面淺藍色的透明玻璃和採光帶,自上而下,似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圖1)。

1、河南省博物院的主體建築

河南省博物院是我國九大博物院(館)之一,據說規模僅次於國家級的故宮博物院。不過,河南人認爲,在其他著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博物院(館)中,與他們博物院的規模和館藏相當的,還有遼寧省博物館。因故宮博物院已參觀過多次,我們由此而萌發了下次要到遼寧省博物館去看看的念頭。

在衆多十分珍貴的文物中,河南省博物院引以爲自豪的是九件“鎮館之寶”。我們對那九件極品中的三件:賈湖骨笛、婦好鴞尊和雲紋銅禁,印象尤爲深刻。

1、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圖2),考證爲新石器時代(距今約7,800年至9,000年)的樂器;長23.1cm1987年出土於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

2、賈湖骨笛

骨笛,以鶴類尺骨(翅骨)製成,上有7孔。經測試,能吹奏將近七聲音階;因此認定,7個鑽孔在製作前是經過認真計算的。骨笛,是我國迄今爲止發現最早、音樂性能最好的管樂器。骨笛的出土,完全改變了以往所認爲的、中國古代音樂只能演奏5個音的觀念;也改變了以往認爲“笛”是在唐朝由西域傳入中原的觀念。

2、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圖3),考證爲商代晚期(距今約3,000多年)的青銅酒尊;通高45.9cm、口徑16.4cm,重16.7kg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3、婦好鴞尊

“婦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和傑出的政治家。鴞,俗稱“貓頭鷹”。鴞鳥,在商代人眼中充滿了神祕感。鴞尊的製作,不是爲了實用,也不是爲了追求“藝術”,而是把鴞作爲崇拜的對象,是一種意志和精神的寄託。婦好鴞尊的造型特別,工藝複雜,體現了商代青銅藝術特有的、莊嚴獰厲之美。

3、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圖4),考證爲春秋中期(距今約2,600多年至2,400多年)的青銅器物,用於酒器的盛放;通高28.8cm,長103cm,寬46cm,重90kg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下寺2號楚墓。

4、雲紋銅禁

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認爲商之所以被滅是整個朝廷貪戀酒色;於是,將盛放酒器之物稱之“禁”,目的是提醒飲酒者適可而止。銅禁的整體是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銅禁,身飾多層鏤空雲紋,12只龍形異獸攀緣於四周,另12只在下爲足;工藝精湛,歎爲觀止!據考證,銅禁的主人是楚莊王之子——王子午。原來,學界一般認爲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我國最早採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

我們在河南省博物院中,所見到的另外幾件極品(不一定是鎮館之寶),見圖5至圖11

5、獸面乳釘紋銅方鼎(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6、玉柄鐵劍(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7、“王子午”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8、夔鳳紋銅鑑(水器)(春秋晚期,公元前571—前476年)

9、四神雲氣圖(西漢早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爲西漢時期)

(網上下載,因很難拍全)

10、汝窯天藍鵝頸瓷瓶(恰似雨過天晴)(北宋,公元9601127年)

11、象牙白菜(清,公元16441911年)

參觀中,遇見一位教授級的文物專家,以志願者的身份在爲青少年免費講解(圖12)。

12、一位志願者,在爲青少年免費講解。

照片的左側是雲紋銅禁,右側是四神雲氣圖

徐晉勳

2018 03 2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