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靜物

怎麼畫,畫面中的物體都呆板、平坦、不新鮮等等?

色彩畫面的表現一般分爲四個方面:物體表現、空間表現、物體與環境的表現、畫面點綴的表現。

空間的表現

表現空間,應當考慮畫面黑白灰的佈局,拉開畫面的整體關係。前密後疏,前實後虛的表現手法更能體現出對空間的要求。包括筆觸的運用,可以利用不一樣的筆觸加以區別、例如,在前景的塊面上,筆觸可以表現出瑣碎的處理,往後的塊面上,可以用概括的筆觸加以區分,突出距離感、層次感、縱深感。空間色彩的變化規律可簡單歸納爲近暖遠冷、近鮮遠灰、近強遠弱、近實遠虛等

物體的表現

想要表現出物體的特點,首先要抓住不同的物體的質感、空間感、虛實感、立體感、光感等。其次是物體塊面之間筆觸銜接的表現。筆觸大些小些,力度的大小都有可能影響到物體的整體效果,包括暗面的筆觸和灰面筆觸之間的對比,他們在筆觸上的表現也是不相同的。

畫面點綴的表現

點綴的作用是用疊加的方式加以區分中心主次。點綴畫面更能突出主體,活躍畫面。點綴應考慮主次空間的關係,包括明度上的對比、抓住中心、活躍畫面,有取有舍,注重畫面表達,節奏及氣氛的表現,使得畫面更富有藝術表現力。

物體與環鏡的表現

“一靜襯一動”的表現手法,在一些常規的畫面上都能體現出來。在塑造物體的塊面數量越多的時候,那麼襯布的塑造就相對平面化些,利用襯托、對比的手法突出物體,交代環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