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強子對撞機其實很“冷”

液氦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內外部的複雜管道中不斷流動,由於這個低溫冷卻系統,LHC比星際空間更寒冷。那麼,爲什麼它需要保持在如此寒冷的溫度下呢?

歐洲原子核研究組織(CERN)的低溫冷凍團隊負責人Serge Claudet表示,如果不保持低溫,磁體就不會起作用。

纏繞的電纜使LHC強大的電磁體攜帶了11800安培電流,大致相當於小型閃電。對於一根手指寬度的電纜來說,要攜帶這麼多電流而不被燒燬,它就必須是超導體。超導體是一種具有零電阻的電流導體。每次你打開燈,你都能發現存在電阻。如果一個燈泡燈絲是由超導導線製成的,那它會既不產生熱量,也不發光,電流會直接穿過。

大多數工業超導體只有在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以上幾度的低溫下,才能獲得超導的神奇特性。LHC放置在一個算是相當溫暖的隧道里,大約27攝氏度。爲了使超導磁體免受這種溫和氣候的影響,工程師們用絕緣層將其層層包裹起來,一層比一層涼,就像俄羅斯套娃,以此保護磁芯。

大型強子對撞機

最外部是一個真空室,就像一個熱水瓶膽。最內部磁體被浸沒在1.9開氏度(-271.25攝氏度)的超流體液氦形成的靜態室中,液態氦滲透到LHC磁線圈的每個角落。

如果工程師們只需要擔心保護LHC不受隧道的溫暖影響,那麼60釐米的液氦保護層就足夠了。但最大的問題卻在內部。

科學家表示,大部分熱量出現在內部,來自質子束和磁體。熱量是衡量多少粒子發生碰撞的物理量,而在LHC核心中流過350億億個質子無疑會引起大振動。每當一個質子飛到一個角落,它都會釋放出快速的光脈衝,這些光被周圍的物質吸收並喚醒沉睡的分子。

與此同時,鍍銅粒子束管道中的電子在金屬中流動,以追上帶正電的質子束,這就會產生電流。有些電子甚至會脫離原子的束縛,躍遷到真空中,導致碰撞並釋放更多的電子。所有這些都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熱量,也將威脅到保持磁鐵超導的敏感條件。

粒子碰撞

如果磁鐵的溫度超過2.17開氏度(-270.98攝氏度),它們就會失去超導性。發生這種情況時,原本只是一點點的內部加熱很快就會升級爲大量的熱量。

爲了保持這些磁體冷卻,工程師們設計了一個複雜的低溫系統,它利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原理:當液體蒸發爲氣體時,它會吸收熱量。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淋浴後感到寒冷,這並不是因爲水是涼的,而是當水滴從我們皮膚上蒸發掉時帶走了我們的熱量。

一根細長的管子穿過磁體支撐結構,輸送了一股加壓的超冷液氦。當液氦吸收多餘的熱量時,它就會蒸發,很快就被泵出。另一根冷卻管穿過粒子束管道內部,在源頭吸收能量。

大型強子對撞機

儘管做了這麼多努力,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磁體有時會升溫到足以失去超導性,也稱爲“超導磁體失超”事件。通常只有一個集中的點升溫,而且發生得非常快。

傳感器檢測電壓的變化並觸發一個系統,該系統可以使熱量分散到整個磁體中,並將電流從磁體中轉移開。同時,LHC粒子束會被自動送到一個叫做粒子束捕集器的混凝土塊中,整個加速器將會暫停幾個小時,期間磁體則會恢復到它的超冷狀態。這種情況每兩年纔會發生一次,工程師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磁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