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不可能的皇堡”所使用的“素肉”,另一種纔是超肉公司的“細胞培養肉”。而且國內人造肉也都是素肉,不是新技術細胞培養肉,並不適合長期投資,更像是跟風炒作。

核心提示:無數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當人類在扮演上帝擲骰子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到美好的一面,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生命源於細胞,於是上帝與我們開了一個新玩笑。

2019年5月2日,號稱“人造肉第一股”的美國企業“超肉公司(Beyond Meat)”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

超肉公司上市首日暴漲163%,創造了21世紀以來美國公司上市首日的最佳表現。

不僅打響了人造肉風口第一槍,而且也獲得了衆多大佬青睞。

比如說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和比茲·斯通等等世界一流億萬富豪。

甚至是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也都在投資相關的人造肉公司。

“人造肉”之後,甚至連“人造奶”也都登場了。

你別說,一時間還真有種處在科幻電影裏末世劇情裏的感覺:人口暴漲、生態破壞、農業衰退,最後人們就只能搞點人造食品填飽肚子。

1

但現實當然和電影不一樣。

《流浪地球》裏主角喫蚯蚓幹是因爲只有蚯蚓可以喫,而現在大家追捧人造肉,感覺還是獵奇心更多一些。

這不,在人造肉第一股上市之前的4月1日,漢堡王就已經宣佈:我們要開始賣人造肉漢堡了!

當所有人都以爲這是愚人節的一個玩笑時,漢堡王卻在美國聖路易斯的57家門店試點推出“不可能的皇堡”。

並且表示如果賣得好的話,將推往全美國7200家門店。

不過,漢堡王的“不可能的皇堡”還算不上是人造肉,叫做“素肉”其實更合適。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不可能的皇堡”所使用的“素肉”,另一種纔是超肉公司的“細胞培養肉”。

素肉指的是以植物爲原料,製作出模仿肉類味道、口感和營養成分的植物性肉類,通常以大豆爲原材料。

說白了,就是用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

而素肉製品起源比較早,比如說90後小時候喫的零食香菇肥牛,早期的素肉喫起來還不太像肉類。

現在的素肉製作技術已相當成熟,喫起來與真正的肉類並無太大分別。就好像漢堡王一樣,已經能夠直接做成素肉漢堡。

但是素肉終究不是真正的肉類,僅僅是植物性肉類。而超肉公司的細胞培養肉,卻是真正的肉類。

顧名思義,通過細胞培養得到的肉。

舉個例子,首先對動物進行活檢,並獲取活的肌肉組織,然後從肌肉組織中分理處幹細胞,放入生物反應器中。

通過細胞增殖的方式,生產出肌肉纖維,最後在肌肉纖維中加入脂肪細胞和其他細胞一起培養,製成動物性肉類。

說白了,就是利用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原理。

所以細胞培養肉是實打實的動物性肉類,只不過不是動物身上長的,而是培養皿中培養出來的而已。

如果說植物蛋白加工而成的素肉還比較能接受——畢竟在中餐裏這個早就不新鮮了。那麼後面這種細胞培養肉,不知道的還以爲是生化危機的劇情呢……

2

當然,不管大衆怎麼想,至少在學界和產業界看來,人造肉是令人興奮的新突破。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把人造肉漢堡評選爲2019年“全球十大突然性技術”之一。

而作爲人造肉的忠實粉絲,比爾·蓋茨甚至把人造肉與犁並列爲改變世界的突破性技術,並且表示到:人造肉不是爲了讓肉更多,而是爲了讓肉更好。

但是養豬最快5到6個月時間,只能產出90多斤的肉,而人造肉只需要2個月時間,卻可能產出5000多噸的“肉”。

而且在現實中,養殖戶往往會通過打激素和抗生素等方式加速動物成長,其危害自然不必贅述。

那麼細胞培養肉呢?脫離了完整的動物成長過程,到底用的是仿生培養液,還是其他的培養液?

如果不是,那麼細胞培養肉到底能不能喫?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理論上,細胞培養肉確實比飼養出來的肉更安全。

首先,細胞培養肉的生產環境確實可以做到100%可控,與動物在自然界生長不一樣,既可以做到無菌,又可以做到無污染。

同時還可以根據健康需要,調整脂肪含量等等,讓細胞培養肉營養更均衡更健康。

但是如果技術可以實現細胞產肉,那麼爲了讓肉更好,細胞培養肉的生產方,會不會用什麼還不太成熟的技術改進細胞?

比如說通過轉基因技術,讓肉的口感變得更好?

或者因爲這種細胞培養肉因爲天生缺少完整免疫系統生產的肉,會不會感染上原本不可能感染上的病毒,發生其他病變的可能?

無數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當人類在扮演上帝擲骰子的時候,我們不能只看到美好的一面,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3

但不管怎樣,美國的人造肉風口已經起來了,大洋這邊的中國,“人造肉”板塊也掀起了漲停潮。

但菜導覺得,目前人造肉還未能實現量產,相關技術尚未成熟,對人體健康有無害也都需要時間的檢驗。

而且國內人造肉也都是素肉,不是新技術細胞培養肉,並不適合長期投資,更像是跟風炒作。

重點是同一樣東西,在美國是一種情況,到了中國卻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

就像過去的轉基因食品一樣,時至今日,在中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即使是美國,也一樣。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轉基因有害,但是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轉基因無害。

美國作爲轉基因作物的第一種植大國,約佔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的40%,美國市場上70%-80%的加工食品也都含轉基因成分。

在過去,美國也沒有強制要求標註規定,一直採取自願原則。

美國農業部卻在最近發佈的轉基因食品標識最終版規定,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含轉基因成分5%以上的食品必須以適當方式標註轉基因信息。

轉基因技術已經算得上相對成熟,這麼多年過去了,爲什麼美國突然要給轉基因食品打標註?

轉基因食品在當年也是打着讓作物變得更好,可以改變世界的口號而出現。

2013年,方舟子和崔永元曾經在國內的網絡上展開了一場世紀辯論賽,把轉基因事件推向了高潮。

這次辯論賽持續了3年,挺轉和反轉雙方各執一詞,誰也沒有說服誰。

說白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仍然沒有一個定論。

如今人造肉的出現,也必將迎來新的世紀難題——食用人造肉到底安不安全?

科學不否認未知,但是我們也需要知情權和選擇權,喫與不喫我們自己做決定。

還記得以前過節的場景,大人們拿着刀在屠宰雞和魚,甚至是豬,都是完整動物的樣子,然後做成各色祭祖的肉類食物。

即便是現在看不到屠宰過程,在認知上也是動物身上的肉。

人類對食物天生的情感,其實是來自對生命的敬畏,人之所以能夠活着,說白了就是以命續命。

想要改變人類幾千年幾萬年的生活習慣,可能並不容易。

即便是技術可以實現食物的改良,在現實中仍然成不了主流,反而是健康生態的原生食品越來越受歡迎。

歷史教訓告訴我們,要警惕那些自己喫肉,卻教你喫素的人。

畢竟那些鼓吹人造肉的億萬富豪們,可不把自己真的當做人造肉的市場目標。

只要他們樂意,他們每天喫的穿的用的,都是你所想不到的全球最好最原生態最健康的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