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天這番來自35歲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希望各位徘徊在28歲路口的菜友,能夠多多少少聽進去,那也不枉費菜導今天碼字了。


在《小王子》裏,有一句很經典的話: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


菜導發現,人對於一件事情的焦慮感其實也是一樣的。

在一件事情還沒真正到來時,往往會提前開始感到焦慮,而且時間越臨近,就越來越焦慮。

今天是12月4號了,很快,第一批90後就步入30歲了。

但菜導發現,在向菜導諮詢的菜友中,對30歲這個年齡最感到焦慮的,倒不是已經30歲的菜友,而是二十七八歲,還有一兩年纔到30歲的菜友。

28歲是一個形態豐富的年齡,有人依然孑然一身;有人正在相親的路上;有人已經有了家室,正在爲房貸奶粉錢賣命。

想想菜導邁進30歲大關已經有幾年時間了,那麼今天菜導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各位28歲的菜友聊一聊理財上,我想告訴你們3個小道理。

35歲那年,我悟出了3個理財道理


01

先來聊一聊工作方面。

對於一般人來說,工資都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說到理財我們就有必要聊一聊工作的事兒。

菜導個人認爲,不管你結婚與否,28歲都應該是一個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的年齡段。

結合過往的人生經歷,關於工作,菜導主要有3個建議:

一是慎重考慮對行業的選擇。

在如今這個時代,工齡和價值是不一定能掛鉤的。

有些行業的經驗價值和技術含量比較高,越老越喫香,比如說教師和醫生,很多時候工齡經驗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背書。

有些行業的經驗價值不值錢,技術含量不高,很可能喫的就是青春飯,過多幾年就被薪酬倒掛了。

如果你的行業是前者,可以考慮繼續積澱深耕,往個人職場價值更大化的方向去努力。

而如果你的行業是後者,菜導則建議你要儘早考慮轉換到一個經驗價值相對比較值錢的行業。

28歲,要重新適應一個行業還是來得及的。

如果你到了35歲才轉行,過往10多年的工作經驗在新行業面前都不足以成爲談判籌碼。

那麼,你就要和一羣比自己小10多歲的人一起競爭,像畢業生一樣領着三四千的工資。

這對於上有老下有小,肩上還有房貸車貸壓的35歲中年人來說,無論是經濟壓力上,還是心理壓力上,都是一件相當難受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到了28歲,是時候慎重考慮對行業的選擇了,趁你還年輕時,犯錯的成本還低,要轉換賽道的不要再拖了。

二是保持學習充電,該考的證要抓緊時間考了。

證書是職場談判的一個籌碼,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說,考證也是在爲理財作鋪墊。

如今這個社會,對中年人並不寬容。

很多企業招聘都有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就連考公務員,過了35歲也沒這個資格了。

所以,如果你已經28歲了,不能保證自己能不能一次考上,那就要抓緊時間考證了,給自己留多幾年時間,多衝刺幾次。

三是在正職之外,儘可能發展一份副業。

關於副業,菜導在此前的文章《年近30還沒副業的90後,如何突破財富的天花板?》裏和大家詳細討論過這個問題,有需要的菜友可以回顧一下。

02


另外,到了28歲,你要有規劃地把資金用於理財規劃。

28歲,不要再聽信太多消費主義的洗腦毒雞湯,爲所謂的精緻主義買單了,把錢花在能給你帶來現金流的事情上才最實在。

當你以後有急事需要用錢時,你就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味了。

在理財規劃上,最基本的要求是你要開始爲以後提前準備儲蓄了。

28歲的你,和22歲剛畢業那年的你,擔負的責任不一樣。

剛畢業那會兒,沒有什麼負擔,一人喫飽,全家不餓,任性當個大手大腳的月光族,似乎也沒有太嚴重的後果。

但當你到了28歲,你就會體會到,以後要花錢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父母養老、自己養老,每一件都是需要充足的資金。

即使你是單身貴族,覺得這些離你還遠,那麼最最起碼的,你也應該爲“Fuck you money”作儲蓄。

即使現在你被老闆炒了,你也還有足夠的資金能夠生活維持半年到一年的生活。

不然一個28歲的人被炒了還得馬上向家裏求助轉賬纔有錢喫飯,那着實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35歲那年,我悟出了3個理財道理

所以,28歲的你,已經沒有資格月光,有本事的就多賺點,沒本事的就是多省一點也要省下存款來。

在強制儲蓄的基礎上,你還應該學習理財,知道錢除了放銀行存定期,還能放哪裏可以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讓自己通過理財獲得一定的額外收入,跑贏通脹,纔不至於存錢存得那麼辛苦。

不要因爲現在本金還不多,收益想必也高不到哪裏去,就覺得沒有理財的必要。

理財不是一件你需要時可以現學現用的事情,它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琢磨,儘早開始練手理財,是在積累理財經驗。


03


最後,菜導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叮囑各位28歲的菜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請你務必重視:

提前把潛在的風險扼殺在搖籃裏,儘可能降低家庭成員發生極端風險從而嚴重影響資產的概率。

過了30歲,你會深有感觸地發現,你的生活質量和你的收入水平不一定是正相關的。

父母的身體狀況和財務狀況,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

養老最大的壓力,不在於日常喫喝,而在於醫療支出。

大家都知道現在看病有多貴,中產和貧民之間不過一間ICU病房的距離,只要一人重病,就有可能讓兩三代人辛苦打拼的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果父母的身體狀況不好,沒有多少養老儲蓄,而且沒有相應的保障,你會發現你真的不敢放開膽子去花錢。

你會繃緊神經,時刻惦記着存錢,因爲你清楚地知道,在重病面前,有多少錢決定了能活多少天。

但菜導認爲,光靠存錢來應對極端風險,其實有點笨了。

菜導個人建議,可以考慮在經濟可承受範圍之內,通過小量的保費支出,撬動槓桿,將無法承擔的極端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因此,給父母配置好保險,讓保險公司幫你兜底風險,纔是明智的省心之舉。

此外,自己和孩子也是同理,同樣需要配置保險,做好保障,將一家人的潛在風險扼殺在搖籃裏,儘可能避免發生嚴重影響資產積累的極端事件。

可能有的人看到這裏,又會開始憤怒了:好了好了,熟悉的節奏又來了,說了這麼多,就是爲了賣保險唄!

其實,菜導今天不打算給各位推薦什麼保險,講保險是菜保的事情,有需要的自行添加菜保微信諮詢。

35歲那年,我悟出了3個理財道理


菜導現在只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28歲了,務必要爲潛在的風險多想一點,多做一步。

唯有如此,纔不會讓自己以後在生活面前那麼被動。

今天這番來自35歲過來人的肺腑之言,希望各位徘徊在28歲路口的菜友,能夠多多少少聽進去,那也不枉費菜導今天碼的這些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