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導致詐騙更具迷惑性,小心 “老騙術”翻出了新花樣!

反詐民警在事主家中勸阻

信息泄露導致詐騙更具迷惑性,小心 “老騙術”翻出了新花樣!

反詐中心工作人員打電話攔截

“喂,您好!我是西城公安分局反詐中心的,您是不是接到電話,自稱公安的,說您涉嫌犯罪?您千萬別信啊,那都是騙子……”

像這樣的勸阻電話,在西城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每天都得打出去幾十上百個。自今年1月17日開通僅4個月時間,該中心就攔截勸阻電信詐騙案件3500餘起,爲羣衆挽回經濟損失2000餘萬元。

爲什麼血淋淋的教訓這麼慘,防範宣傳這麼多,還有人會上當受騙?記者在反詐中心採訪後瞭解到,受騙者對社會上的反詐騙宣傳不走心,充耳不聞是關鍵。而且,騙子們也在不斷升級騙術,有的甚至利用個人信息實施“精準”詐騙,更具迷惑性。

冒充公檢法詐騙新版本 “警官”視頻給你做筆錄

時至今日出現的各類電信詐騙手段中,冒充“公檢法”詐騙一直是危害性最大的。因爲騙子一旦發現事主上鉤,就會讓其將所有資金彙集起來,“一網打盡”。對事主來講,幾乎就是傾家蕩產。

西城分局刑偵支隊反電信詐騙中隊副隊長高玥告訴記者,冒充公檢法詐騙最重要的就是要不能讓事主與他人接觸,深陷於騙子營造的恐懼氛圍之中。爲了達到這一目的,騙子們也在不斷花樣翻新,讓事主換新手機、視頻做筆錄都成了“標配”。

前些天,西城分局刑偵支隊反詐中心接到了一條疑似詐騙警情,家住西城區的陳女士的手機號被騙子“盯”上了。反詐民警立即給陳女士撥打電話,先是掛斷,之後就再也不接了。

“壞了,事主肯定被洗腦了!”爲了跟騙子“賽跑”,反詐中心啓動了與屬地派出所的聯動機制,讓附近的巡邏車先期奔赴陳女士家攔截。反詐中心的民警兵分兩路,有的去陳女士家,有的繼續撥打陳女士及其家人的電話。

當民警敲開陳女士的家門,表明來意時,對方一下子蒙了。她在裏屋正和另一位“民警”通過視頻做筆錄呢,QQ視頻聊天還開着呢。

真警察就在眼前,陳女士這才醒過夢來,找了個託詞將QQ視頻聊天掛斷,把騙子也拉黑了。

陳女士告訴民警,騙子自稱是東城公安分局的民警,還報了名字、警號,說她涉嫌拐賣兒童犯罪。陳女士是個國家工作人員,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能跟犯罪沾上邊。急於證明清白的她,落入了騙子的圈套。騙子讓陳女士買個新手機和新電話卡,只和他聯繫,跟任何人也不能透露半個字。

高玥告訴記者,以前騙子冒充公檢法詐騙還只是在電話裏自稱公檢法人員,隨着現在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普及,有些騙子置辦假警服,PS警官證,裝模作樣地通過微信視頻聊天給事主做筆錄,讓事主眼見爲實,提高可信度。

有時,爲了保證事主不與外界聯繫,騙子還會要求事主換個新手機單線聯繫,有的甚至會“命令”事主去賓館開個房間與世隔絕;一旦聽到事主與他人對話,騙子還會要求事主打開免提,監測事主的交流內容。

有的騙子擔心讓事主將資金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會驚醒事主,就讓事主去銀行開網銀辦U盾,以審查資金爲由要來U盾號和密碼。事主以爲錢還在自己賬戶裏,哪知道,早已經被騙子通過網銀轉走了。

“子女被綁架”詐騙更精準 勒索時發來“被綁照片”

家住西長安街的吳先生接到一通電話後嚇得不輕。對方自稱將吳先生正在上學的女兒綁架,向吳先生索要2萬元。隨後,對方還給吳先生髮來了一張她女兒被綁的照片。掛斷電話後,吳先生撥打女兒的手機,確實打不通了。

吳先生夫婦急得手足無措,馬上就找銀行卡。正巧,屬地派出所的流管員在吳家做入戶調查,流管員聽着吳先生的對話越聽越不對勁,當即用自己的手機撥打對方號碼,發現歸屬地在福建漳州。

對方肯定是騙子,可此時的吳先生夫婦救女心切,已經聽不進去任何勸告。流管員立即向社區民警彙報。

很快,民警趕到吳先生家進行勸阻,告訴他們這是騙局。已經急昏了頭的吳先生根本不理會,一邊擺手一邊說:“我都看見我女兒照片了!”頭也不回地衝出家門去銀行轉賬。民警緊追不捨,愣是把吳先生夫婦拽回了家。

回到家,民警又讓吳先生撥打女兒的手機,這次通了。當聽到女兒親口說自己在學校上課,安然無恙後,吳先生才驚魂未定地放下電話。妻子在一邊撫着胸口,癱坐在地。

等吳先生夫婦略微平靜下來,民警詳細給他們分析了這種詐騙的伎倆:“你女兒被綁架的照片是PS的,她手機打不通是因爲騙子在給你打電話的同時,也在給她不停撥打電話……”

吳先生一邊點頭一邊還在琢磨,那騙子到底是怎麼得到他們父女的電話,還有女兒的照片?

如果不是騙子掌握了孩子的照片和信息,吳先生應該不會這麼輕易上當並深信不疑。相較於大部分電信詐騙廣撒網撞大運,逮着一個算一個的特點,有些詐騙之所以能夠輕易得手,與事主的個人信息泄露密切相關。

高玥說,有些騙子利用事主的個人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詐騙,比如,事主開公司,騙子就冒充公檢法說涉嫌偷稅漏稅;事主有孩子接受培訓,騙子就冒充老師要培訓費。“當騙子能夠說出事主的身份、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家庭成員信息等,詐騙的迷惑性也就大大增強了。”

“刷單詐騙”專對年輕人 “先甜後苦”案件多發

很多年輕人覺得,電信詐騙的主要目標是老年人,離自己很遠。不過在採訪中,反詐民警告訴記者,騙子已經爲年輕的上班族“量身定製”了一種刷單詐騙。

“騙子先是發佈有償刷單的信息,比如,您以往的購物信譽良好,想不想掙點外快?然後給個鏈接,下單付款完成後截屏發給‘客服’,返款轉支付寶。下單買一件幾十元的商品,交易完成後就可以掙幾塊錢。”高玥說,年輕人經常網購,而網店刷單賺信譽這種事也確實存在,所以有的人就放鬆了警惕。爲了佔點小便宜,就試一試。

前幾次,下單金額都不會很多,騙子也會按承諾返還錢款。經過前期的“鋪墊”,騙子纔會給事主發一個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大單,當然,許諾的返利也會更多。嚐到了甜頭的事主此時已經信以爲真,掃了騙子的付款二維碼,可就再也等不來返款了。

別看刷單詐騙每起案值也就幾千、數萬元,跟“冒充公檢法”詐騙那種損失沒法比,但數量不容小覷。高玥說,在西城分局反詐中心接報的全部電信詐騙中,刷單類詐騙已經佔到了十分之一,發案數量穩居前五位。

最無奈被騙事主不聽勸 爲消氣民警喫冰去火

高玥頗有點無奈地告訴記者,雖說隨着這些年不斷的宣傳,社會大衆對電信詐騙的認識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很多受騙的事主對於反詐騙宣傳,卻根本不走心,覺得離自己特別遠,放鬆了警惕。

因爲騙子通過威脅等話術給事主洗腦,不讓事主相信任何人,甚至明確告訴事主會有人自稱反詐民警不讓其匯款,一定不要理會。在這種情況下,當接到勸阻電話時,經常有事主對真民警出言不遜,甚至罵他們是騙子。高玥有些哭笑不得地說:“一個是變着法兒地讓你出錢,一個是死乞白賴攔着你轉賬,哪個是真警察這不是明擺着嘛?”

“當遇到事主執迷不悟時,真讓人起急冒火。”高玥說,有的同事專門置辦了一個製冰機,平時打完電話就喫點冰去去火。

“最多的一天,我們反詐中心接到了392個疑似詐騙警情,我們十幾個人,把所有工作全停下來,從早上8點一上班到晚上10點多,一刻不停地打電話勸阻,打不通電話或者勸阻不聽的還得聯繫事主家人,或是協調上門勸阻。最後大家嗓子都啞了,但確保了將近400個事主都沒有上當。”高玥說。

反詐中心很多工作人員都是“90後”的年輕人,但在攔截詐騙這個工作上很有責任心。天天看着這麼多人上當受騙,那是打心眼兒裏着急,辦法想盡。

有一次,反詐中心工作人員皮繼東在給事主打電話時,通過呼叫等待音的細微差別聽出了事主的手機被呼叫轉移了。

呼叫轉移是騙子不可能單方面完成的,必須有事主發送驗證碼纔行。所以,設置了呼轉就說明事主已經“上套”了。這時候,再想通過打電話“叫醒”事主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皮繼東打算聯繫事主的家人,卻沒有查到相關信息,給事主發微信也沒有通過驗證。

“電話被呼轉了,但短信收的到!”想到這兒,皮繼東趕緊通過反詐中心的短信平臺對事主進行“短信轟炸”。

“這時候不能再用那種‘官方’的制式提示,容易被事主當廣告或垃圾信息忽略,一上來就得叫名字,得用大白話說才能被注意。”皮繼東說,他在短信中直接告訴事主,他的手機被呼叫轉移了,還把騙子的話術也寫出來,告訴他公安機關就不會審查賬戶資金,讓事主千萬不要匯款,還留下了反詐中心的電話,讓事主一定回電。

十幾條短信發過去,事主真的打過來了:“您短信裏寫的跟我遇到的情況還真一樣,您放心,我不會上當了。”

防範詐騙這事關鍵得靠當事人不聽、不信、不轉賬。爲了更好地開展防範宣傳,反詐中心專門有一個民警常年下社區、去學校、進企業去宣傳,讓小區裏的大爺大媽瞭解電信詐騙,讓學校裏的小朋友們把防範宣傳帶回家,給單位的財會人員發告知書,讓他們死守財務制度。

有時候,民警甚至穿上長衫大褂,拿着快板說數來寶,變着法兒用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防範宣傳深入人心。反詐中心錄製的三期公益宣傳片,總瀏覽量已經達到了170萬餘次,都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西城警方 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