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攝影:潘越榮

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它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一號C、D衛星星座模擬圖

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該星將與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下午無觀測數據的空白。

雙星組網觀測可使每天觀測頻次與獲取的觀測數據提高一倍,上午被太陽耀斑影響的海域下午觀測能夠避免,上午被雲層覆蓋的觀測海域和未被觀測的區域下午有機會得到彌補,進而大幅提高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爲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併爲氣象、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標誌着我國躋身國際海洋水色遙感領域前列。

海洋一號D衛星三維渲染圖

衛星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CAST2000衛星平臺,配置與海洋一號C星性能相同的五個有效載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用於探測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空間分辨率1.1千米,幅寬大於2900千米,探測覆蓋週期爲一天;海岸帶成像儀用於獲取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空間分辨率50米,幅寬大於950千米,探測覆蓋週期爲三天;紫外成像儀用於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定標光譜儀用於監測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用於獲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

載荷探測的海洋水色要素可用於開展水色環境、水質、大洋漁業、海溫、海水、赤潮、綠潮、海岸帶以及極地科考業務化監測與科學研究,使海洋衛星數據在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災害監測、海洋資源開發與管理、海洋科學研究以及國際與地區合作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深入應用。

海洋一號D衛星試驗隊

後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相關應用單位組織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發射。

供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航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