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人類一直以來探索的課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發現了很多奇蹟。在地球上,不論是人還是動物,要想一直延續下去,繁衍後代是必須的,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交配來完成。有人說“除了交配,還能自交!”,但是植物自交還好理解,可是當動物也能“自交繁殖”,那畫面真的不敢想象!沒有伴侶怎麼生小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令人驚奇的十大雌雄同體的動物。

  雌雄同體的動物No.1 蚯蚓

  蚯蚓是我們熟悉的蠕形動物,可是它的生殖方式卻是十分奇特的。蚯蚓是成羣結隊交配的,它們先是直挺挺地躺着,再用分泌出來的粘液彼此牢牢地粘在一起。

  雌雄同體之蚯蚓

  這時,它們身上的第15節就產卵,而第9第10兩節則吸收這些卵並使它們受精,這些卵儲藏在蚯蚓的脊部,兩至三週後孵化出來。蚯蚓的這種"交配"過程一般持續數小時。

  雌雄同體的動物No.2 海兔

  海兔實際上是海里的一種蝸牛。由於它們無法和配偶交換精子——雖然它們是雌雄同體生物,所以它們被迫進行羣體交配。

  雌雄同體之海兔

  通常一隻海兔身上趴着另一隻海兔,後者身上又趴着另一隻:有時,整整一打海免在玩這種疊羅漢把戲。有些觀察者報道說,這種疊羅漢形式還會演變成環形。海兔最大可長到30英寸,它們主要生活在赤道和溫帶的沿海中。

  雌雄同體的動物No.3 大西洋扁貝

  北美洲沿海生長着一種有趣的大西洋扁貝,雄性扁貝在水底漫遊,直到最後找到了合適的配偶。這時,它就伏在雌性扁貝的背上。沒過多久,雄性扁貝就會失去生殖器而完全變成雌性扁貝。以後,另一隻雄性扁貝又會伏到它的身上,再轉化成雌性。

  雌雄同體之大西洋扁貝

  這種交配過程形成一種塔狀的扁貝鏈,下面一層層都是雌性,最頂上一層是雄性扁貝,這一結構會越築越高。在水底四處遊蕩的全是雄性扁貝,而雌性扁貝則一天到晚一動不動地伏在水底。

  雌雄同體的動物No.4 藤壺

  成熟的藤壺是雌雄同體生物——即每隻藤壺身上同時生長着雌雄兩性的生殖器官。藤壺喜歡羣居,彷彿這樣感到安全,但是過份密集的羣落又會使大量藤壺幼體夭折。

  雌雄同體之藤壺

  有時藤壺採取這樣的方式避免過份擁擠——它們密密麻麻地吸附在輪船的船身上,把這個危機轉嫁給了人類。爲了適應這種頭尾顛倒的生活方式,藤壺的卵巢是長在頭上的。

  雌雄同體的動物No.5 棉墊蚧蟲

  這種蚧蟲因身上長着棉墊狀鱗片而得名,它們一直危害着加利福尼亞的果園。後來人們引進了它的天敵——澳大利亞瓢蟲,纔有效地控制了它們。

  雌雄同體之棉墊蚧蟲

  這種昆蟲不存在交配問題,因爲它們是自體交配的——這種交配方式即便是在雌雄同體的動物中也是不尋常的。對於這種昆蟲,我們很難稱它是雄性或雌性,因爲它是雄性的,同時又是雌性的。

  雌雄同體的動物No.6 陸地蝸牛

  這種常見動物也是雌雄同體生物,其交配過程充滿着激情與獨特的浪漫情調。冬天時,蝸牛在地下打洞,並使自己鑽入堅硬的殼內。春天來臨時,它養足了精神,渴望伴侶。

  雌雄同體之陸地蝸牛

  蝸牛的雄性生殖器官中包括一隻裝滿"愛情之箭"的小囊——它可以隨時發射這種細細的骨質導彈。當兩隻情意綿綿的蝸牛擁抱在一平時,它們就將箭射入對方體內,以完成互相交換精子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