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成行走的昆蟲百科全書:夢想考上名牌大學生物系

坐在街邊,常能看到揹着手慢慢踱步的大爺、用力甩着胳膊快走的大媽,不過更多見的走路姿勢是隨着邁步輕輕前後擺動手臂。

走路的時候,直接推動身體向前的是腿腳,可多數人還是會自然而然地甩起胳膊。那麼,步行時擺臂是爲了什麼,又是怎麼擺起來的呢?

用手擺動模型小人的腿,它的胳膊會自動跟着甩,我們走路也是這樣嗎?| 參考文獻[1]

擺臂省力

除非猛甩或順拐

關於擺臂的用途,可能的解釋包括減少能量消耗及增加身體穩定性等等,甚至有研究者認爲這只是四足行走的進化遺物,根本沒用。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把所有機制理清,不過觀點一致的是,走路時自然擺臂比較省力。

一項研究對比了7種不同擺臂方式下走路的能量消耗,其中包括自然擺臂、大爺的不擺臂、大媽的用力甩以及順拐(同手同腳)[2]。

各種步行擺臂方式:左上-自然擺臂,右上-手臂被固定在身體上,左下-手臂前擺到與肩同高,右下-順拐 | 參考文獻[2]

結果顯示,以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步行時,相對於自然擺臂,順拐或很用力甩手的姿勢明顯更費力,能量消耗分別增加了15.3%和17.5%。不擺臂的走路姿勢也更費力,刻意讓手臂垂在身體兩側比自然擺臂多消耗12%的能量

看到這些數據,就知道想省力和想增加能耗時分別該怎麼擺臂了吧(不要打順拐的主意)。

步行相同距離,不同擺臂方式下的能量消耗對比(以耗氧量衡量)|參考文獻[2]

如果比較大爺和大媽走路姿勢的能量消耗,在速度相同的條件下,結果主要取決於大媽甩手有多用力。擺臂幅度比自然走路稍大的話,大媽走路更省力,但把手甩到與肩同高時反而比大爺的姿勢費力。

除了節能之外,擺臂的其他作用目前還不十分明確。在平穩步行的狀態下,有研究認爲手臂擺動有助於維持身體側向穩定性以及頭部穩定,也有研究認爲沒有作用,甚至有負面影響。不過,多數研究者認爲,因磕絆等失去平衡時,擺動手臂有助於身體重新恢復穩定[1, 3]。

胳膊抵消腿旋轉

爲下肢省勁

擺臂本身會消耗一定的能量,走路的全身總能耗卻可能因此降低,這是因爲手臂爲下肢節省了更多能量[4]。

人走路不擺臂的時候,腳蹬地面的方向並不指向正前方,而是存在一定的旋轉。比如右腳向前邁步時,從頭頂向腳下看,身體有一個逆時針方向的角動量,下一步邁左腳時角動量變爲順時針。這個由逆時針至順時針的方向改變,需要人消耗能量蹬地產生。

而自然擺臂會在前邁右腳時產生順時針的角動量,幾乎可以抵消下肢在這個平面上的角動量,也就減少了邁步所需要的能量(關於角動量與步行的更多內容)。

右腳前邁時,下肢存在逆時針角動量,擺臂提供順時針角動量將其基本抵消 | 參考文獻[4]

抵消下肢角動量是擺臂讓走路省力的最主要原因,其他機制如減少身體質心上下移動等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另外,很少的能量就足以維持步行中的手臂自然擺動,活動肩部和肘部所需的力只有腿部關節的百分之幾[5]。這時,擺臂爲下肢節省的能量明顯大於擺臂本身的成本,從全身總能量消耗來看,自然擺臂比不擺臂省力。

但如果太用力甩胳膊,讓其能量成本超過了爲下肢節省的能量,擺臂反而比不擺更費力。至於順拐,這時手臂擺動產生的角動量與下肢方向相同,因此讓下肢蹬地更加費力,比不擺臂走路消耗能量更多[2]。

不同擺臂方式下的全身、手臂及下肢角動量對比|參考文獻[2]

即使不用力

胳膊也會自動甩

這樣看,走路擺臂確實是可以省力的,接下來回到第一張圖片的問題,人的胳膊是隨着邁腿自動甩的,還是被肩部肌肉收縮拉動的?

近兩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擺臂是被動還是主動的。最初,研究者記錄了步行中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分析後認爲手臂擺動只是胸肩運動、重力和慣性的結果,完全是被動的,就像文章開頭那個模型小人。

一百年後,有研究者重新分析了之前記錄的數據,認爲作用在肩關節上的力不止有軀幹帶動和手臂重力,還有其他力參與了擺臂,比如肌肉收縮、肌腱或韌帶等結構的牽拉。

幾十年後,人們通過肌電圖檢查發現,步行時控制手臂的肩背肌肉確實在用力,支持了擺臂存在主動成分這個想法。之後研究者建立的模型也顯示,雖然沒有肌肉活動時手臂也可以擺動,但會出現令人不舒服的急速運動,不像人自然擺臂時那麼平順[3, 4]。

到現在,步行時手臂擺動的機制仍沒有得到確切解釋,多數研究者認爲,擺臂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只有一小部分來自肌肉收縮,這種主動控制可能幫助調整擺臂幅度、保持平順和四肢配合默契[6]。

看完這些再站起來走幾步,仔細去體會胳膊與腿的配合,你大概能感覺到……不會走路了。步行時四肢的運動及其配合非常精巧,但過程主要由脊髓中的神經元網絡自動控制,而不是大腦皮層。不用集中注意力控制動作,我們的身體自己就可以協調好上下肢,找到最省力的步調。

忘記怎麼走路了?別急,想點別的事,身體會帶你好好走丨giphy

參考文獻

[1] Pontzer H, Holloway JH 4th, Raichlen DA, Lieberman DE。 Control and function of arm swing in human walking and running。 J Exp Biol。 2009;212(Pt 4):523-534。

[2] de Graaf ML, Hubert J, Houdijk H, Bruijn SM。 Influence of arm swing on cost of transport during walking。 Biol Open。 2019;8(6):bio039263。

[3] Meyns P, Bruijn SM, Duysens J。 The how and why of arm swing during human walking。 Gait Posture。 2013;38(4):555-562。

[4] Park J。 Synthesis of natural arm swing motion in human bipedal walking。 J Biomech。 2008;41(7):1417-1426。

[5] Collins SH, Adamczyk PG, Kuo AD。 Dynamic arm swinging in human walking。 Proc Biol Sci。 2009;276(1673):3679-3688。

[6] Goudriaan M, Jonkers I, van Dieen JH, Bruijn SM。 Arm swing in human walking: what is their drive? Gait Posture。 2014;40(2):321-6。

作者:代天醫

編輯:odette

本文來自果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