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秦巴山區有個紫陽縣,傳說道教南派創始人“紫陽真人”張伯端在此面壁悟道飛昇成仙而得名。清宣宗道光十五年此地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奇案”。

話說興安府紫陽縣民鄒應隆,發現兄長一家五口一日之內死於非命,上報縣衙請求緝拿兇犯。因案情重大,時任紫陽知縣郭恩議下令衙役限期破獲。衙門捕役無法破案,怕受知縣責罰,隨謊報說:“原告鄒應隆企圖霸佔兄長家產,賊喊捉賊,是爲元兇。”縣令郭恩儀年紀輕輕,經驗缺乏,判案常由師爺作主。一時不察將鄒應隆逮捕下獄。

誰想村民鄒應隆死不認罪,縣衙動用酷刑,大石壓膝,捆指吊綁,致鄒應隆傷痕累累,奄奄一息 ,但鄒應隆依然拒不畫押認罪。縣令心慌,只能將疑犯鄒應隆連夜押赴刑場省城西安府。西安知府責令長安縣知縣胡恕堂審訊,誰想胡知縣來提人犯時,鄒應隆因傷重當面病故。刑訊致死,驚動省撫,至此變爲大案。

此案移交陝西按察使程懋負責主審。紫陽知縣郭恩議是程懋親戚的門生,長安縣知縣胡恕堂又是程懋的門生。主審程懋有意替紫陽知縣郭恩議開脫,隨告知長安縣知縣胡恕堂:“郭恩議年少,恐仕途受阻,望保護周全”。

誰想長安知縣胡恕堂不爲所囑,完全如實記錄屍傷,將“郭恩議屈打致死案”坐實。程懋心中大爲氣惱,隨採取釜底抽薪之策,密令興安知府趙廷俊和紫陽縣新任知縣姚洽,偷改原始文案。姚知縣將縣衙案卷改爲“鄒犯忤逆重罪,用刑打傷”;趙知府將知府衙門案卷改爲“鄒犯牆上摔下致傷”。一切辦好,陝西按察使程懋,發海捕文書,通緝真兇,草草了事。一樁官官相護的枉法冤案至此產生。

案情的轉機在第二年,時陝西按察使程懋調任山東。接任陝西按察使的臬臺大人叫李廷。按察使的主要職責就是管轄一省刑法之事,在複查案卷之中,李廷發現“紫陽鄒應隆案”的重大疑點。這就是長安知縣胡恕堂、興安知府趙廷俊、紫陽知縣姚洽,三人說法不一。隨即上報京師,至此變成“驚天大案”。

朝廷刑部派員複查,仵作重新檢驗屍體,案情真相大白,除長安知縣胡恕堂的記錄真實以外,其它府衙卷宗均系僞造。結果,陝西巡撫楊名颶、原布政使程懋採、興安府知府趙廷俊、紫陽縣知縣姚洽等官員一律撤職,紫陽縣原知縣郭恩儀被髮配黑龍江戍邊。只有胡恕堂以不阿權貴、不徇私情而受到重用。

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縱使你官官相護,欲蓋彌彰,怎豈知朗朗乾坤,人間正道是滄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