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錯失了電商行業風口再加上彼時互金行業的草莽發展,在投資互聯網金融行業方面,IDG資本表現的近乎狂熱,2015年時就已下注35家在創投圈奪得頭籌。公開資料顯示,IDG和網利寶的“情緣”則可以追溯到2014年,2013年底,網利寶創始人趙潤龍看到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於是毅然回到內地,投身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籌備“網利寶”的上線事宜,時任IDG資本合夥人的李豐和趙潤龍經過幾小時的交談,在一週內就達成投資意向。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近日,IDG系互金接連折戟,2019年5月16日,被曝逾期多日的網利寶開展公司整合重組工作,並暫停發新標。在互聯網金融領域,IDG不一定是下注金額最大的,但卻是投資企業數最多的一家,截至2016年9月30日,IDG資本以46例的投資案例排在創投機構首位,比排在第二位的紅杉資本多出20%。可以看出,IDG是有着豪賭“網貸”賽道的打算,然而政策風險以及去年以來的暴雷潮,可能令其損失慘重。

有IDG爲其背書的網利寶也扛不住了,在被曝逾期多日之後,5月16日,其發佈公告稱開展公司整合重組工作,並暫停發新標。

而這也不是IDG系互金第一次折戟。錯失了電商行業風口再加上彼時互金行業的草莽發展,在投資互聯網金融行業方面,IDG資本表現的近乎狂熱,2015年時就已下注35家在創投圈奪得頭籌。全方位覆蓋,想再次壓中獨角獸的心異常強烈,所投企業包括宜信、挖財、寶利金融、銅板街、共鳴科技、閃銀等。

然而,風起於青萍之末,也止於草莽之間。在2018年1月份,春節前互金爆雷平臺數達到了249家,2018年7月“雷潮”來襲,爆雷平臺達到255家。在如此環境下,背後IDG的互金也接連折戟。IDG如何退出,賺了多少錢,不得而知,然而在互金這條賽道上的豪賭,IDG似乎並不成功。

網利寶折戟

85後的網利寶董事長趙潤龍身上被貼上諸多標籤:“學霸”、“伯克利傑出校友”、“最高榮譽雙學位畢業生”、“中國版facebook創始人”、“華爾街精英”……。彼時,網利寶,也將趙潤龍帶入了另一個輝煌。

2014年2月,在拿到IDG資本1000萬美元A輪融資後,網利寶當年便實現10億營業額。2015年5月,網利寶又獲得了A股上市公司鴻利智匯B輪融資。網利寶被德勤評爲2017年度中國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第9名,亞洲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0強第42名。經過四年的努力打拼,網利寶綜合實力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排名前50強。

然而,2018年,互聯網金融行業泥沙俱下,其暗流洶湧的勢頭一直蔓延至今。曾經輝煌的網利寶也被曝逾期多日。“行業波動不可怕,放棄堅持最可怕”,趙潤龍心中最壞的結果也隨之而來。2019年5月16日,網利寶發佈的公告顯示,將正式開展公司整合重組工作。公告稱在此期間,平臺加大力度對借款人催收,陸續回款,並暫停發新標。而這則公告則也標誌着IDG系互金的又一折戟。

互金平臺背後的資本力量本就是衆多投資者做出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而作爲網利寶天使輪投資方的IDG資本因其強大實力受到投資者關注。登陸網利寶官網發現,網利寶也以IDG資本作爲金字招牌,爲自己背書。

資料來源:網利寶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IDG和網利寶的“情緣”則可以追溯到2014年,2013年底,網利寶創始人趙潤龍看到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於是毅然回到內地,投身互聯網金融行業,開始籌備“網利寶”的上線事宜,時任IDG資本合夥人的李豐和趙潤龍經過幾小時的交談,在一週內就達成投資意向。而吸引到IDG的,可能是網利寶可以清晰看到借款企業相關信息的“八爪魚”模式。2014年2月,IDG資本向網利寶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而當時,距離其產品上線,還有6個月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IDG之前,已有三家投資機構單方面對網利寶確定了投資意向。互聯網金融成爲資本眼中最熱的風口。

搶佔互金賽道

實際上,除了網利寶,IDG資本還投資了宜信、挖財、銅板街等互金平臺。IDG資本在互金行業的草莽期可以說是互金行業的拓荒者。

數據顯示,在互聯網金融領域,IDG雖不是下注金額最大的,但卻是投資企業數最多的一家,2015年時就已下注35家在創投圈奪得頭籌。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這一年,IDG資本投資了10家互金企業,位於VC機構第二位。截至2016年9月30日,IDG資本以46例的投資案例排在創投機構首位,比排在第二位的紅杉資本多出20%。

至於IDG資本爲何這麼熱衷於互金行業,則可能和其錯失電商行業的風口有關。

在IDG資本的早期,IDG可以說是賭選手的典範。2005年之前,IDG發現了許多優秀的互聯網創業者並在早期就給予投資,包括搜狐、騰訊、攜程、噹噹、百度、土豆等。而在參與這些明星項目之後,雖然也投出了搜房和91無線等,但市值百億美元的公司一個也未投出。2005年似乎成了IDG的分水嶺,而錯失阿里巴巴更加讓IDG資本的全球董事長熊曉鴿悔恨萬千。

實際上,IDG錯過的遠不止是阿里巴巴,而是整個電商行業,電商領域成功上市的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公司,IDG都未下注。

而彼時P2P正在經歷發展的草莽期,2013年至2014年,P2P平臺由20家發展到1000家,投資人數由1萬增長到100萬,交易額由230億增長到2500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0%。上市公司、互聯網巨頭紛紛成立P2P平臺。

在這樣的背景下,IDG又想實現彎道超車,於是將目光轉向了風頭正勁的互聯網金融。而其方式也從賭選手直接變成了搶賽道。

當年的IDG資本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充滿信心,曾聲稱:“即便是類似的機會,中國的規模更大、速度更快”。其所投中國互金企業表現超出美國同類的狀況也成爲IDG投身互金行業的強勁驅動力。

比如,IDG跟着Accel投了Prosper,彼時Prosper是全球最大的P2P,投完之後,Prosper就被LendingClub反超了。而LendingClub於2007年成立,2014年招股書上披露其體量大約在50億美金。而IDG在2011年參與宜信B輪融資,從2006年宜信成立到2015年這9年時間,其體量就超過100億美金貸款餘額。在發展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中國互金企業體量近乎美國企業兩倍的戰績讓IDG看到契機。

隨後,IDG資本分別於2013年12月和2014年9月投資的銅板街,投資金額分別爲1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其中,IDG是其唯一的A輪投資方。成立於2012年的銅板街僅用3年時間就將交易規模做到80億元,而2008年成立的Betterment 2014年的交易規模在10億美金,銅板街只花了兩、三年的時間,體量超過了Betterment。

除了投資數量多,IDG副總裁、金融小組負責人蘭希曾公開表示,IDG所投資的公司都是沿着資產端、流量端和中間端這條主線。IDG在資產端方面所投資的公司包括宜信、銀承庫等。IDG在流量端方面所投資的公司包括挖財、銅板街、網利寶、Formax、財說和優顧等。至於中間端,IDG則投資了包括共鳴科技、從事徵信業務的閃銀、從事反欺詐的同盾科技、從事大數據分析的百融等。

不置可否,在這一輪互聯網金融投資浪潮中,IDG資本採取了“題海戰術”,然而IDG卻並不承認是在搶賽道,但卻承認互聯網金融的多個細分領域,都有可能誕生一家超級公司。因此,其投資佈局也希望將這些細分領域進行了一次全覆蓋。

賭錯“互金賽道”?

經歷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狂野發展,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科技金融,其業務終將要回歸金融本質。IDG主管互金的副總裁蘭希曾表示,相比於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速度快風控相對寬鬆。這把雙刃劍終於還是刺在互金行業的心臟上。

在2018年1月份,春節前互金爆雷平臺數達到了249家,2018年7月“雷潮”來襲,爆雷平臺達到255家。在如此環境下,背靠IDG的互金也接連折戟。

2019年3月,宜信普惠懷化公司因涉嫌非法開展金融業務被貼封條,宜信當時回應稱,正在積極配合當地公安和工商提交資料。

2018年4月,其投資的九通金控旗下搖財樹就陷入了母公司負面不斷,實際控制人是老賴的輿論風波。2018年10月19日,搖財樹官網發佈一則關於平臺提交《自願退出承諾書》的公告。公告顯示,搖財樹已根據監管部門指示,辦理了退出申請。而IDG投資的一站式金融交易社區Formax金融圈自2018年5月開始出現提現不到賬,逾期的情況。2018年7月,Formax金融圈已被立案偵查。Formax金融圈與九通金控均曾在IDG官網進行展示。

IDG資本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進行過兩輪投資的檸檬財富已經註銷,因違規引流資金信託,海投金融遭被通報批評,海投金融官網也無法打開。

IDG如何退出,賺了多少錢,不得而知,然而在互金這條賽道上,“創投教父”熊曉鴿可謂是遭遇了滑鐵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