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52億年前,地球上曾發生被稱爲最嚴重“大滅絕”(Great Dying)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摧毀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這次二疊紀至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殺死了96%的海洋物種和73%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科學家們一直都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一事件後果如此嚴重。

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週一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認爲,位於俄羅斯北部的“西伯利亞地盾”(Siberian Traps)的火山活動,可能是導致“大滅絕”的主要驅動因素。

法國巖相學和地球化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Research)的博士後邁克爾.布拉德利(Michael Bradley)公佈了地球外殼——岩石圈在大滅絕發生之前和發生之後的鹵素(Halogen)的豐富程度的精細估算。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鹵素噴發進入平流層催化了破壞臭氧層的反應,提高了對生物表皮具有破壞性的紫外線輻射的水平。這可能引發了後面的一系列反應。”“有可能是大量的鹵素和其它揮發物被釋放到大氣中,導致了物種在二疊紀末危機期間的衰退和滅絕。”

這些富含鹵素的羽流只是判斷大滅絕到底有多糟糕的神祕因素之一。但是爲了更好地理解今天人類的活動對氣候變化會帶來何種影響,回顧史前那段悲慘的歷史,還是值得的。

大滅絕,也叫生物集羣滅絕,是指在一個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並且較大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的事件。這個概念主要是指宏觀生物,因爲微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使其很難被測定。

據科學家推測,自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各種生物中,超過98%的物種已經滅絕了。同時,每次滅絕事件所滅絕生物的比率都有較大的差別。

以下爲科學界公認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1.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發生在奧陶紀晚期或奧陶紀與志留紀過渡時期,4.50億年前至4.40億年前,約27%的科與57%的屬滅種。從滅種的生物分類的數量來看,它被評爲五次大滅絕事件中的第三位。

2.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3.75億年前至3.60億年前,接近泥盆紀−石炭紀過渡時期。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滅絕,陸地生物受影響不顯著。約19%的科、50%的屬滅絕。這次大滅絕事件持續了近2000萬年,期間有多次滅絕高峯期。

3.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發生在2.51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時期。這是已知的地質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早古生代繁盛的三葉蟲全部消失。總共約57%的科、83%的屬以及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屬、大約96%的海洋生物的種滅絕,估計有70%的陸地生物包括昆蟲的物種滅絕了。

4.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2.0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過渡時期。約23%的科與48%的屬的生物滅絕。

5.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縮寫爲K-T滅絕或K-T事件):6500萬年前,約17%的科、50%的屬、75%的物種滅絕。這次滅絕事件被評爲五次大滅絕事件中的第二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