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文七

編輯 l 粥左羅

2010年, 戛納紅毯上,范冰冰穿着一身龍袍以歐萊雅代言人的身份秀了一圈,下來就接到了LV的代言。

認識到戛納的巨大商業價值後,很多中國女星都費盡心思的想榨乾紅毯:

2012年,楊冪走紅毯時被提示離場;2013年,張雨綺在紅毯上飛吻8次,招手15次;2015年,李冰冰被工作人員催下場催了6次;2018年,馬蘇在紅毯上耗了6分鐘,因爲是公司砸了幾百萬自費去的....

與女星們花式蹭紅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鞏俐。

什麼叫國際地位?

今年的戛納現場,54歲的鞏俐又一次獨享了女皇般的待遇。戛納主辦方在鞏俐走紅毯的時候選擇清場,把整個紅毯完全交給鞏俐獨自一人發揮。隨後鞏俐更是享受了戛納紅毯秀的三分鐘全方位鏡頭拍攝。

鞏俐並不是第一次獨享這種頂級待遇。

2016年,鞏俐就享受到了華人影星在戛納的最高禮遇,輪到她登場時紅毯清場,一個路人或明星的腿也沒有,背後也沒有亂糟糟的人羣,只有紅毯和清一色的長槍大炮。從出場到她走上臺階,整個紅毯上只有她一個人!

短短不到30米的紅毯,戛納電影節官方的鏡頭居然將近2分鐘都一直聚焦在鞏俐身上,主持人還兩次大喊鞏俐的名字,就連外國記者、圍觀的外國影迷都突然說中文了,喊着鞏俐!鞏俐!

畢竟,鞏皇1988年就出徵過戛納,1993年就跟張國榮走過戛納紅毯。今年已經是她第18次出征戛納。

鞏俐到底有多牛?

30歲,戛納電影節評委;33歲,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35歲,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評價鞏俐?

知乎大V的評價我最喜歡:娛樂圈裏有明明是妖豔長相卻自稱爺的,有明明是賢妻良母型卻硬要走攻氣路線的,還有明明已過少女年紀卻依然在裝傻賣萌扮少女的。而鞏俐這個女人,被稱爲鞏皇。

而鞏皇自己說:我不是明星,我一生只想做個好演員。

01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我一定得要到

鞏俐主演過《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着》、《霸王別姬》、《菊豆》、《藝伎回憶錄》、《歸來》等一系列享譽國際的影片,收穫了太多觀衆的喜愛。

作爲演員,她確實做到了榮譽等身。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她的藝術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光是高考,她就參加了三次。

1965年,鞏俐出生在遼寧瀋陽,不到一歲時,隨父母工作調動搬到濟南。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夢想當一名歌唱家,小學和中學時代,一直活躍在各種歌舞文藝活動的舞臺上。

然而,1983年鞏俐第一次參加高考,報考的山東師範學院藝術系和曲阜師範藝術系就都落榜了。她沒有放棄,次年再次報考了山東藝術學院,但還是失敗了。

連續三次高考落榜,連父母都不再支持她走文藝道路,但她自己沒有放棄,她知道自己喜歡文藝,她就要堅持走這條路。

沒有了父母支持,她就一邊做臨時工一邊學習,準備再次參加藝考。1984年,她在山東省出版社下屬單位做臨時工時,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自己的啓蒙老師尹大爲。

與鞏俐第一次見面時,尹大爲問鞏俐爲什麼一定要走這條藝術之路。鞏俐說:

「大家不都說我像山口百惠嗎?我不這麼認爲,我就是我,我是鞏俐。我要有一天別人說‘我長得像鞏俐‘。」

名不見經傳的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尹大爲要求嚴格,第一次上課見鞏俐坐姿不雅,就狠狠地抽了她一馬鞭。鞏俐大怒,甩門而去。尹大爲心想這孩子以後肯定不會再來了,沒想到第二天鞏俐又準時來上課。

尹大爲暗自讚賞:憑着她的這一股犟勁兒,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就這樣,在嚴師的個性化指導下,鞏俐朗誦、形體、唱歌、小品無一不學,有了很快的進步。

尹大爲說當時鞏俐已經三次落榜,但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她平時要上班,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她就利用這個時間主動請尹老師帶她去觀察生活。她堅定自己要走藝術之路的決心,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纔有了比他人更多的收穫。

1985年,她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這一次她文化成績差了11分,第四次落榜。

慶幸的是當時招考官覺得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都很出衆,爲她惋惜,於是招生組寫了一份特批申請報告,呈交給文化部,希望能夠特批錄取。

最終,她得到了這個機會,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大門。

尹大爲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始終不覺得爲鞏俐做了些什麼,一切都歸功於她的努力。

三次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只爲敲開藝術的大門。一般人遇到這種挫折,可能前兩次早就放棄了,但是鞏俐不一樣。

「自己很獨立,而且我很堅持自己想要什麼。」

她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她就要付出所有努力去達到。正是這種堅定不移,我們影迷纔在日後幸運的收穫了國寶級的演員鞏俐。

02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得完美

1987年,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到中央戲劇學院選角,選中了鞏俐作爲自己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的女主角。

彼時她還是一名學生,她與女主角「九兒」的命運毫無交集。但是她依然演繹出了在動盪的大時代背景下,被命運裹挾與傾軋着的,一個草芥的不甘示弱。

在電影鏡頭裏,她閉緊的嘴脣,堅毅的眼神,冷靜果敢的神情,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一個初出茅廬卻倔強執拗的鞏九兒。像茫茫天地裏堅韌生長的野草,你不知道她哪來的那股子蓬勃的生命力 。

最初,她連高粱都沒有見過,以爲是麥子。後來,他們竟自己種起了高粱。紅高粱裏面的那片高粱,就是鞏俐他們自己種的。

「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說的是九兒,也是年輕的鞏俐。

拍攝《紅高粱》時,爲了演好九兒,開拍之前,她在山東高密住了兩個月。戲裏有個挑水的鏡頭,她就每天都學習挑水,連着練習了一個多月,左肩疼了就換右肩,最後兩個肩膀都磨破了,只爲在開拍時達到最真實的狀態。

最終,這部影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成爲華語影壇首部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影片,同時獲得了當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

她有過人的天分嗎?高考落榜四次,一開始連朗誦都過不了關,肯定算不上天資聰穎。讓她勝出的,是一定要走藝術之路的那份明白與堅定,是堅定了走這條路就不能服輸的韌勁兒。

1991年張藝謀邀請鞏俐去陝西隴縣拍《秋菊打官司》,這一呆就是四個月。她乾脆在農村做了真真正正的秋菊,素面朝天,故意把頭髮弄的凌亂落魄,還學會了陝西方言,把當地的村民都糊弄住了。沒人知道她是大明星鞏俐,更不知道她是爲了演戲僞裝成“大肚子”的,只知道她是個懷孕6個月的孕婦。

在《楊瀾訪談錄》裏,鞏俐說道:現在跟陝西人說話沒問題。

鞏俐說自己每拍一部戲,都會學會一項技能。在《紅高粱》學會了種高粱,在《菊豆》學會了染布,在《秋菊打官司》學會了陝西話。

拍《藝妓回憶錄》時,爲了瞭解日本文化,她花了兩個月去日本體驗生活。有個舞扇鏡頭,連4秒鐘都不到,但是鞏俐練了5個月,每天練習扔扇子2000下。

「後來真的感覺自己有點瘋狂。」

這些,全都是一個演員追求極致表演的寫照。

從一開始,她就始終有着敬業專注、不甘人後的韌性,一旦做了這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她願意拼盡全力的戰鬥,憑着熱血,憑着一腔孤勇,憑着認真,憑着決心。

「但凡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去創作,就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導演、對得起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03我一年只接一兩部電影產量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在鞏俐多年不變的信條裏,有一條至關重要:一年只接一到兩部電影。

「我很挑劇本,所以是個產量很低的演員。我不在意自己代言多少,有多少曝光率,那是明星。我在意的是在銀幕上給大家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如果一個角色類型之前演過,那我不會重複自己。」 這是鞏俐接戲的標準。作爲鞏俐的恩師,尹大爲也曾邀請鞏俐在他的某部電影裏出演角色,但是被鞏俐拒絕了,因爲她覺得角色的挑戰性不夠。

「如果馬不停蹄的一部接一部的拍戲,演員就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會失去演員的敏感度和銳利。」

2005年,鞏俐40歲,在一般的女演員看來,演藝生涯已經到了盡頭,更何況她在中國已經走到極致,不如就此打住。

她不,40歲的她要去闖蕩好萊塢。

007系列電影曾找她拍邦女郎,被她拒絕了,因爲她覺得劇本人物有點簡單,「讓我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

「打醬油的好萊塢電影我不可能演,那是浪費我的時間。」

而這樣一位身兼數個國際影后的巨星,拒絕邦女郎後,卻願意在《藝妓回憶錄》裏給章子怡當配角。

在《藝妓回憶錄》裏,她扮演的初桃不僅不是第一女主,還是個反派角色。這個角色的戲劇衝突性很大,恐怕也是鞏俐甘爲女配的根本原因:挑戰自我。

她是全京都最紅的藝伎,當之無愧的花魁。她眼波流轉,輕蔑孤傲,張狂不可一世;她放蕩狠辣,又嫉恨癲狂,對新來的藝伎充滿敵意壓制。

在這種人設下,鞏俐給角色加入了神經質的表演,時而嫵媚溫柔,時而大怒責人,演繹出了她對新人到來的敏感,對自己過氣的不甘心。

儘管歷經世事,初桃內心還保留對真愛的渴望。在大雨滂沱的夜裏,初桃與喜歡的人纏綿被發現,老闆給了她一巴掌,警告她:藝伎沒有愛人的資格。

那一幕,我已分不清她的臉上到底是淚水還是雨水,她的眼角始終有淚光閃爍,但是她的眼神已經暗淡下來。

渴望愛情卻無力把握,儘管不甘卻不得不認命,鞏俐將這種複雜情感演繹得層次分明、惹人同情。

鞏俐憑着這個角色,拿到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

「對我來說,電影產量多少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看完這個電影,立刻對同伴說,我們去喫爆米花吧,去喫麻辣燙吧,那我演這樣的電影完全沒有價值。」

她就是這麼通透,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追求數量,只專注質量,只演不重複的角色,耐心的琢磨角色,不斷挑戰自我。

「其實我是覺得女性的創造力,是她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最能夠完成的一個目標。我們不要去嘗試太多的東西……我的工作就是老老實實做一個演員。

知道自己要什麼,比什麼都重要。04我不是演她我是進入她的世界成爲她

演員有三種層次:

第一層:演誰都不行

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演技。這樣的演員,在市場上有很多流量,但有流量沒能力。與其說他們是演員,不如說他們是明星。

第二層:演誰都有影子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本色出演」,這是一種很有爭議的層次。有的演員遇到了跟自己性格經歷都很符合的角色,他演的就是自己的影子。有的演員一生只造就一個經典角色,之後演的每個角色,都有那個經典的影子。

第三層:演誰就是誰

這是演員的最高境界:忘我。演員的極致是忘記自己,進入角色的世界,活成劇本里的那個人。

鞏俐就是這第三層。

有網友這麼評論過鞏俐的演技:

看《藝伎回憶錄》的時候感嘆:從眼角到髮絲都在詮釋着演技。

看《歸來》的時候感嘆:連腮幫子都在演戲。

說鞏俐一人千面,毫不爲過。她掀得起賣弄風情的風塵,扮得起老實巴交的村婦,架得住熱情潑辣的烈女;她可以在《歸來》演繹受盡苦難仍舊溫婉隱忍的馮婉瑜,也可以在《霸王別姬》裏扮演狡黠勇敢、爲愛從良的菊仙。她是中國第五代電影最經典的符號,是舊社會苦難女人的集體象徵呈現,是摩登時尚女性的勵志表率。她冷靜剋制,硬派自持,神情睥睨天下。我想過很多詞語組合,但都無法窮盡她。

她演過那麼多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角色,哪個都不像她,哪個都是她。

形象反差之大,堪比史上最強買家秀VS賣家秀

2014年,《歸來》在戛納首映之時,南方日報對鞏俐做了一個採訪。

南方日報:看完這個電影,很多人感覺馮婉瑜這個角色,雖然長了一張鞏俐的臉,但不論從神態到行爲都是另一個人的。你是怎麼擺脫那種“鞏俐”的感覺,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的?

鞏俐:這個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明星。我就是一個演員,我的工作是塑造電影中的角色,而不是在電影裏塑造一個鞏俐。

……我把這次的表演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表現這個角色的個性、倔強、堅韌和堅持,那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在我表演的第二個階段,我一直在微笑。她一直在微笑時,你就會一直在心酸。我進入了她的世界。

……我也思考過,如果沒真正進入這個角色,角色裏這麼豐富的層次我也演不好。

……我說這個角色我不可能演得再好了,這次算是我用了全身的能量了。

「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拍《霸王別姬》時,鞏俐的親姐姐得了乳腺癌去世。但是第二天她就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拍了那場結婚的熱鬧戲。

楊瀾問她:不會有問題嗎?

她說:這是演員的專業精神。

「我沒有放棄任何鏡頭,哪怕半秒鐘都不能鬆懈。」

佛教裏面有句說法叫做「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

佛的修行是無量劫以來長遠的事情,一個人一生一世都無法成就,需要累生累世專心修行,才能開悟成道。鞏俐也不是天生的演員,是她背後日復一日的專注努力與鍥而不捨的追求專業,才造就了今日偉大的演員。05我是演員,不是明星沒有作品時,我是不會走紅毯的

有幾年鞏俐沒有去戛納走紅毯,即使官方邀請她也不去。

鞏俐覺得:去參加戛納,就是要宣傳自己的電影作品。自己那年沒有作品,就不想去丟人現眼。

她始終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做一個好演員,而一個好演員的目標是留下好作品。

「你要呈現的,都是全世界永久保存的鏡頭。」

不蹭紅毯,不故意增加曝光率,不炒作,不做生意,任何與演技無關的事,她都選擇不去在意,她把所有精力和專注都奉獻給了作品。

她純粹、瀟灑、淡然,不炒人設,她演繹的角色,是我們瞭解她的唯一途徑。她敢於突破角色,可貴可村,可攻可受,從不留戀衣香鬢影,唯一在意的,只是塑造好一個個的角色;她對演員之外的任何事情都看的風輕雲淡,雖冠冕在身,卻如錦衣夜行,只沉迷在她塑造的角色王國裏。

所以爲什麼鞏俐可以稱皇?

因爲她對演員這個定位看得通透、悟得明白。作爲一位演員,演藝生涯終歸有限,但她留下的好作品卻可以流芳百年。

楊瀾:很多年輕的女性很問,如果有年輕美貌的話,可以有很多捷徑可走,你對此有什麼樣的想法?

鞏俐:我不覺得一個女孩子有了美貌之後就可以擁有一切。你自己沒有能力的話,你的美貌就什麼都不是……會枯萎。

楊瀾:你對年齡有危機感嗎?

鞏俐:沒有。演員這個職業,是個常青樹。到了什麼年齡,都可以演。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人生在有志者眼裏,是登山的運動。50歲如何,60歲如何?強大的女性根本不把年齡當作一個坎兒。我從鞏俐身上學到最大的收穫,就是不再懼怕年齡。活成鞏俐的模樣,70歲也是風華正茂。

這兩年,她又挑戰了迪斯尼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演一個神祕魅惑的大魔王女巫;還接拍了《中國女排》,飾演女排教練郎平。她還將主演黑白驚悚片《蘭心大劇院》,飾演具有特殊身份的上海女演員。這些,都是她以前沒有詮釋過的。

《品味人生》的作者,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有這樣一段名言: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

人生百年,對任何人都不例外。但是她在有限的人生裏,不斷延展自己演員的可能性,不斷挑戰自己,她深刻了「演員」的定義,也豐富了世界電影史。她可以在電影裏激情四射,在熒幕外又異常低調。她進退自如,任憑大浪淘沙,仍舊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巋然不動。

娛樂圈裏波濤洶湧,在時間的河流裏,長江後浪追逐着前浪,不知道拍涼了多少老人,也不知道出了多少的影后與女王,但唯一能夠被尊稱爲「皇」的,有且只有鞏俐一人而已。

寫完鞏俐,我才明白,真正有野心的,正是鞏俐這樣的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

TO BE, TO UP,這裏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