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酥梨果實木栓化褐變病與防控!防控此病重點時期是在坐果期

“早酥梨是我國栽培廣泛的早熟梨品種之一。近年來該品種在成熟期和採後貯藏過程中普遍發生果實木栓化褐變病,此病爲生理性病害,果實發病率在10%~20%,有的單株發病率達60%,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性及生產效益。”

1.症狀表現

早酥梨果實木栓化褐變病與防控!防控此病重點時期是在坐果期

果實發病後,發病部位先木栓化,再發生褐變而形成病斑,病斑略凹陷,形狀不規則。病斑最初硬韌、較小,綠褐色,後期顏色變深,部分病斑可擴大至直徑1.0釐米左右,一般病斑直徑介於0.1~1.0釐米。發病重時,病斑常重疊相交,連成大斑。病斑果皮下果肉出現棕褐色,組織綿軟,呈海綿狀。

早酥梨果實木栓化褐變病與防控!防控此病重點時期是在坐果期

病斑多集中分佈在果皮和近表皮的果肉處,並向周圍和果實內部延伸。在果面上的分佈,病斑集中於果肩部位,縱剖面從底部至果肩分佈有漸增趨勢。

2.發病規律

早酥梨果實木栓化褐變病,主要發生於果實成熟期和貯藏期,不同年份發病早晚有差別,但結束期都一致,發病過程也相似。其中,採前20~25天爲發病始期,採前和採後各10天左右爲兩個發病高峯期,採收期及採後20~25天發病緩慢,採收25天后,發病基本停止。

3.發病原因

經研究,同健果相比,病果果肉木質素含量高,而果皮木質含量低,果中多種元素含量低:鎂、硼、鋅、鉀、磷、錳等。因此,此病是一種缺素性生理病害。

4.防控措施

此病發病表現在果實成熟至貯藏期,但防控此病重點時期是在坐果期,其次是果實膨大期。經試驗證明,花後兩週和採前一個月,樹上各噴一次微量元素,可降低此病的發生,濃度以說明書爲準,噴藥量同普通農藥用藥。同時,需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合理負載,做好肥水等管理,才能控制此病的發生。

來源:桃梨漢水 劉家琪 農業種植寶典轉載本文僅供分享學習,幫助更多果農爲目的,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不妥之處,請私信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