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神祕,冷酷,蹤跡難尋。可是大家有所不知,有一些情報組織專門招募一些明星作家,以便於用這層身份去收集一些情報內容,鄧麗君就是其中一員,被臺灣間諜組織招納進去。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萬堤區大街鄉(原屬北門口鄉,北門口鄉1996年併入大街鄉)鄧臺村,是出生於臺灣的外省第二代。鄧麗君的父親鄧樞原屬河北軍團少尉,母親是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臺灣,鄧麗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兄長。至於“鄧麗君”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由於父親鄧樞聽從袍澤建議,以“美麗的竹子”之意,爲這個小女兒取名爲“鄧麗筠”,但因爲後來大多數人都將“筠”(音芸)字誤念成“君”,所以順口就以“鄧麗君”爲藝名,她的英文名字則是“TeresaTeng(特麗莎·鄧)”。

  鄧麗君是在全球華人社會,亞洲影響力巨大的歌星,並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她更是首位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的華人女歌手,曾經在美加等國家巡演。1986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1984-1986連續三年蟬聯日本有線大賞以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創下雙獎三連冠記錄無人打破,她曾於1985、1986、1991三次參加日本紅白歌會。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哮喘病突發,猝逝泰國清邁,享年42歲,長眠於臺灣金寶山“筠園”。

  “關於鄧麗君是間諜一事,我們的結論是肯定的……在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60年代後半期),她所能選擇的道路也只有這一條,即當時的社會現實迫使鄧麗君走上了‘間諜’這條道路……冷酷的國際政治硬將鄧麗君推上了政治舞臺。”

  谷正文說,1968年夏天,鄧麗君收到來自新加坡的邀請書,邀請她參加1969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劇院舉行的“慈善音樂會”的演出。年僅15歲的鄧麗君向臺灣有關部門提出了出境申請。由於鄧尚未成年,所以一同提出出境申請的還有她的母親趙素桂。當時臺灣仍處於軍事管制戒嚴令期間,各種民間社會活動和人身自由均被“明松暗緊”地監視着,進出臺灣的任何人都毫無例外地受到臺灣安全局的嚴格審查。?“連外交部長都不得例外。”谷正文說。

  出入境申請的審查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即申請人是否能夠利用現有條件爲臺灣政府進行情報工作。?自從1949年蔣介石改編重組國民黨特務系統以來,“特務政治”的行動方針一直主導着臺灣國民黨軍隊、政府和民間社會。許多臺灣的民間人士、知識分子以及文藝界人士均在不同的情況和條件下,被收編進了國民黨特務組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爲了得到出境許可,纔不得已地接受了臺灣國民黨特務組織的交換條件,被收編成“臺灣國家安全局”的情報工作人員的。鄧麗君正是屬於這一類。

  谷正文說:“像鄧麗君這樣的情報人員,原則上與專業間諜有着根本的區別,他(她)們不承擔那些需要特別間諜技能的諜報工作,而只是利用他(她)們現存的條件,在適當的情況下爲臺灣國民黨政府效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信息傳遞媒介而已。”

  得知“鄧麗君是間諜”,人們在驚訝之餘,普遍傾向於同情鄧麗君。人們表示:當局以批准出境演出爲交換條件,將一名尚未成年的少女脅迫收編進特務組織,這種做法是爲人之常情所不能容忍的。?其他國家的新聞媒介也認爲,臺灣當局如此不擇手段地實行如此惡劣的“特務政治”,實爲罕見。鄧麗君一生的悲劇就是臺灣當局一手“發展經濟”,一手實行“特務政治”的歷史縮影。

  明星可以利用現有的身份做一些常人辦不到的事情,這也是爲什麼間諜組織人員都可以身兼多個角色。因爲這是不暴露身份的最好辦法,只是讓人惋惜的是,正值青春年華,卻被牽扯進了這樣混亂的事情中,最終香消玉殞,讓人悲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