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文學老師,是個正兒八經的“作家”。有一次他負責的作協內部刊物需要稿子,我寫了幾篇給他。老師非常嚴肅的點評了我的作品,並專門爲此請我喫了個飯。

 

我當時無意成爲作家,他挑了一堆錯誤,我都沒有改;教了一堆文學知識,我都沒聽進去;他說了一堆這個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只認可1/3。

 

我的稿子發表了幾期,有一次刊物的稿費過了一個月還沒有到款,我打電話到財務部詢問了一下情況。第二天,老師打電話來把我狠狠批評了一頓。

 

“你會不會做人?作協怎麼可能拖欠你稿費呢?你打什麼電話呢?我發現你這人真是很不靠譜!”

 

我有點懵,電話裏很客氣的接受了批評,心裏很不服氣的想:他大概是個傻逼吧?

 

我把這件事和幾個朋友說了說,有人告訴我:你確實不夠靠譜,你要提高一下情商;有人說:你的老師做慣了教育者的角色,你要理解他的立場;也有人質疑我:你會不會搞錯他的意思了?

 

總之,我應該檢討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認爲別人很傻逼。

 

我開始下苦功,在寫作上發憤圖強,網上發表的文章有了一些關注,開始有出版社找到我,我有機會出版自己的書……我偶爾會發消息給老師,告訴他我的進步,但他一次都沒有回覆我。

 

後來我也沒有繼續聯繫他,幾年之後,我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了解到這個老師的情況:他仍然在原有的崗位上教書,幾十年如一日,寫作上沒有新作品。之前聽說他要出版書,後來也沒有下文。

 

時隔幾年,我對這個老師下了一個決定性的看法:他果然是個傻逼。

 

這看法和幾年前我的看法一模一樣,只是,這一次我不想再修正它。

心理諮詢中,偶爾會遇到“去個性化”的來訪者,把自己的個人意識淹沒於團體中。

 

這些去個性化的人最大的特徵是,沉迷於自己的“社會角色”,他們或許是父親、兒子、商人或者明星,整日奔波忙碌於做那些團體期望他們做到的事情,但當你問他“現在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他的心裏沒有答案,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而自己應該和他們一樣。

 

前兩天和網友聊天,聊到大學語文老師,我說:“說起來他還是帶我走進寫作這條路的人,但他太傻逼了。”

 

網友批評我,怎麼能對自己的老師嘴上不留德呢?

我說:“我說過的每句話都是經過思考的,如果我認爲某個詞此時此刻不該說,我就不會說,但我不會放棄我自己的判斷。”

 

社會角色的威力是相當強大的,它甚至會帶走我們的身份認同,讓我們變成正在扮演的角色本身。

無論你是一個個性多麼強的人,團體對一個人的影響力幾乎是決定性的,如果團體要求你剋制自己說真話的慾望,那它幾乎99%都會成功。

剩下1%的可能性,是你敢於說真話的衝動蓋過了一切團體給你的壓力。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並不是腦子有多活絡、知識多豐富,能力多學霸,而是敢於說真話的衝動就是能蓋過團體給予的壓力。哪怕他當時什麼也沒想,只是筆直的覺得“這樣活比較爽”,他的見解和判斷,都要比盲從的人來得更有意義。

最近這兩年,常常聽到各式各樣的“成長”、“勵志”、“逆襲”的故事,大V們輪番上演一出出精彩的“人生贏家”大戲,每出戏裏都有我們渴望卻沒有的東西。

 

一開始我也曾爲這些故事熱血沸騰過,後來我發現,比起催人上進,他們更容易讓普通人產生“代入感”,彷彿自己加入了某種團體,你和你的精神偶像共享某種特質。


在你看來,他就是你成功後的模板。你無需費力氣努力,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他們,成功的優越感就朝你湧來。

 

這種崇拜和模仿,導致人們賦予了團體太多的“絕對性”。比如“絕對正能量”的偶像,他們的人設總是帶着“絕對正能量”的前提,人都有負能量,但明星不該抱怨。

 

認可團體的“絕對性”,你當然會得到人羣的認可和接納,但你恐怕不知道,你加入團體越久,你的生活越是混沌;你越清楚自己該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越容易忘記自己到底真正喜歡什麼。

當你想要說一個人很傻逼,卻認爲這個想法太負能量了,要摒棄。你不見得多正確,但你放棄了做自己的權利。做自己不是爲所欲爲,而是相信自己的閱歷總結得出的經驗,必然有與他人不同之處,但依然有價值。

這個時代變化很快,前兩年我們說一個辭職的人“說走就走”,這兩年就變成了“很佛系”;幾十年前硬挺陽剛的壯男,這兩年變成了“傻直男”。

 

一個接受得了變化的人,自然會去挑戰、去冒險、去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一個無法接受變化的人,會選擇隨波逐流:雖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只要變得跟大家一樣,總不會錯。

 

事實上,大錯特錯。

 

我特別喜歡聽別人對我說:你跟以前不一樣了。

 

如果他有時間,我甚至很願意聽他講我變了哪些,聽他批評我變得有多厲害,聽他吐槽我現在的變化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那樣我纔會知道,我到底走得有多對。我甚至認爲,我與罵聲走得越近,我與這世界前進的腳步越持平。

 

相對的,如果我做出的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如果我的判斷參考了大多數人的判斷,如果我喜歡的東西滿大街都有人喜歡,那麼我一定哪裏出問題了。

 

隨波逐流者早晚會迷失在大海上,習慣了漫無邊際的漂泊,手裏的指南針就會變成廢品。即使你每天鍛鍊、用力划槳、往人羣聚集的地方邁進,最後也不過是一羣失去方向的人一起迷茫而已。

 

你的個性就是你的指南針,它跟你的腦子一樣,長時間不用,遲早會進水。

在你接受別人明智的建議之前,不要太聽別人的意見,如果你認爲某些人是傻逼,你不一定對;但在環境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判斷,你一定錯。

我從來不敢小看那些我認爲很“傻逼”的人,我相信他們身上一定有我缺乏的東西,但我更不敢小看我這麼多年的生活閱歷,它給我帶來的判斷,適用於我的一生。

沒有人比我更瞭解我自己,當你想要說“不”,任何人都不能讓你說“好”。

是的,任何人都不能。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