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吴佩均报导】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但很多癌症早期并无症状,因此透过定期筛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随着医学进展,目前也可经由基因检测的方式来做癌症筛检,透过「液态切片」了解健康状况,抽血即可筛检,不需侵入式检验;同时,对于肿瘤的治疗成效及预后,也能藉「液态切片」追踪得知,协助医师提供适合的治疗方式,提供个人化的医疗服务。

每五分钟一人罹癌!传统癌筛有限制

根据卫福部统计,在台湾每5分钟就有1人罹癌。对此,基因检测公司执行长苏怡宁医师表示,随社会变迁进步,如环境污染、饮食习惯都可能是致癌原因,当癌症发生,最重要的就是要确认诊断及后续治疗。

他进一步说明,目前在常见癌筛工具中,包括影像检查,如超音波、计算机断层、核磁共振摄影等,不仅需暴露于放射线与显影剂风险中,且仰赖人为判读,准确度有待商榷;内视镜以及其他侵入性检测,因对民众心理负担较大,接受度相对低。而近年热门的肿瘤标记,其敏感度太低,即使指数异常也不代表罹癌,而指数正常,更不等于癌症不会找上门,因参考性较低,对早期癌症发现的帮助有限。

液态切片vs影像检测「癌筛检」早188天揪肿瘤

癌症其实是一种基因变异,苏怡宁医师指出,当身体出现癌细胞,就会产生特殊的肿瘤游离DNA,因此大部分癌症是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结果;随医学进步,目前「基因癌筛检」利用先进的高端血液分析技术,找出血液中的肿瘤游离DNA,进一步分析癌细胞的可能种类,此过程称为「液态切片」。苏怡宁医师补充,液态切片属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只要抽血10-20cc,即可检测全身主要的29种癌症,甚至在美国史丹佛大学的研究中,也显示比传统影像检测提早188天发现肿瘤。

「癌扫描」掌握癌变化 医师判断治疗有帮手

罹患癌症最怕复发以及突变,而「基因癌扫描」同样透过「液态切片」,便可检出临床常见的肺癌、大肠癌以及乳癌的基因变异,了解癌细胞是否有复发或新突变产生,协助医师评估标靶用药、确认成效与后续追踪。

苏怡宁医师举例,十大癌症之首的肺癌,已得知其具有EGFR突变基因,国际药厂也研发出治疗该基因型的标靶药物,以延长肺癌患者生命:过往需透过「组织切片」才能作用药检测,但常受限于侵入性的组织切片,仅适合身体状况较佳的患者,也因无法定期穿刺,在病情监控上有所限制;而「液态切片」因藉由血液就能取得检体,也能定期抽血追踪,对医师或患者来说,便利性大幅提升,医疗团队也可将检测结果作为治疗评估及长期监控的指标。

新健检新观念! 「非侵入性基因检测」新选项

苏怡宁医师强调,不论是ㄧ般人适用的癌筛检,或罹癌患者使用的癌扫描,两者皆是透过非侵入性的基因检测方式;癌筛检提供民众新的健检选项,建议一般人每年应做一次基因检测,如已发现基因突变者则可以每半年做一次;针对罹癌患者则是可透过癌扫描,每三个月应定期追踪,积极治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