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六順”與“六逆”

“六順”與“六逆”,出自於《左傳》中的《隱公三年》。

事情說的是衛國的衛莊公的兒子公子州籲,爲人喜好耍槍弄棒,有窮兵黷武的傾向,而衛莊公偏偏喜歡這個兒子。

於是,衛國的大臣石碏針對此事,勸諫了衛莊公,其中,提到了“六順”和“六逆”。

所謂“六逆”:

《左傳》中的“六順”與“六逆”

1、賤妨貴,低賤的能阻攔尊貴的;

2、少陵長,年紀小的能壓制年紀大的;

3、遠間親,關係距離自己疏遠的能讓自己和距離自己關係近的反目;

4、新間舊,新來的能讓原先的老人們反目;

5、小加大,弱小的能壓制強大的;

6、淫破義,荒淫無道的能打擊正直的。

《左傳》中的“六順”與“六逆”

所謂“六順”:

1、君義,君主有道義;

2、臣行,臣子服從君主的旨意;

3、父慈,這個都能理解;

4、子孝;

5、兄愛,兄長對弟弟的友愛;

6、弟敬,弟弟對長兄的尊敬。

所謂的六順,是當時人認爲的正常現象,所謂的六逆,是當時人認爲的不正常現象,這也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