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在年輕羣體中盛傳着這麼一句話。他們呼籲漢服復興並期望以之爲載體重現我華夏文明、禮儀之邦的風範。

漢服,漢代的服飾?不盡然,漢服是指“漢民族傳統服飾”,即以“華夏-漢”文化爲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爲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因此不論秦衣、漢裳、唐裝,還是大明衣冠,都可以稱之爲漢服。


黃帝制冕,於是有了上衣下裳制漢服的雛形。漢服定型於周朝,並於漢朝時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此後的歷朝歷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特色的服飾,但它們的基本特徵卻始終穩定: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繫帶隱扣。隨着漢人最後一個王朝明朝的覆滅,漢服也漸漸淡出歷史舞臺,爲世人所遺忘。

直到3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經濟富強、民族意識振興,纔有少部分人突然想起了它——原來我泱泱中華,還存在着如此華美的衣裳!“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左傳》。”這裏的“章服”,指的就是華美的漢服。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於是,一場漢服復興運動吹響了號角。18年了,曾經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勢。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接受,漢服的市場也越來越大,呼籲“讓漢服流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

不少人都希望漢服像襯衫、牛仔等西式服裝一樣,能出現在全國的大街小巷裏,甚至重新成爲中國人生活、工作的服飾。只是,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讓漢服流行”真的不可取。


我們喜愛看古裝劇,但很少人會真的想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有皇帝,但皇帝只有一個還輪不到你;那個時代的人不一定就比現代的人淳樸,那個時代的民衆肯定沒有現在的人民幸福;那個時代的食物更綠色,但現在的食物更富足;那時的木房子的確很生態,但鋼筋混泥土很堅固;那個年代策馬奔騰很瀟灑,但我想更多的人會選擇開車去兜風;那是個衣袂飄飄的時代,但我更鐘愛T恤牛仔……

老向之所以覺得漢服不必流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漢服實用性差

我們覺得漢服很美很仙,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爲它寬衣大袖,但這也正好成爲了它的缺點:臃腫、拖沓,實用性差。

衣服就不說了,說褲子。哦不,漢服雖有宋褲,但是古代不管男女主要還是穿的裙子。現在的男生有幾個敢穿裙子出門的?要麼被當成bt、僞娘,要麼就被當成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無論哪種情況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就算是女生,穿長裙的比例也低於穿褲子的,無他,就因爲裙子不方便,不論是漢服裙子還是西式裙子。上下樓梯、過電梯都得小心翼翼的,更別說從事搬磚或機械類工作的人了。


穿漢服裙子被扶梯卡住

說到這裏,肯定會有人跳出來反駁:古代也有勞動人民穿的漢服,比如短打,就很實用。的確,短打是方便多了。只是,古代勞動人民穿的那些漢服,都是粗麻粗葛、連鮮亮的染色都沒有,有幾個願意穿的?而如今大多數人鍾愛的華麗漢服,幾乎都是古代養尊處優、衣食住行都有人代勞的王公貴族、富家小姐穿的,那些人當然不會嫌棄漢服寬衣大袖,美就完事了——現在的人有幾個有這樣的條件呢?


古代勞苦人們服飾

2.漢服不顯身材

畢竟那裙子、袖子幾乎都能藏一個人進去了,怎麼顯身材呢?不得不說,古今審美的差異使得漢服流行困難重重。

過去的2000年,是封建束縛的時代。那時候的人講究含蓄,因此漢服纔會那麼寬大、包容。漢服在衣服本身下的功夫很多,卻忽視了人體本身的美。


五代·南唐《韓熙載夜宴圖》

我們看古代的女子畫像,當然也會覺得畫中的女子很美,但美的是她的臉和衣服,她的身材卻看不出什麼。

而21世紀的今天,是文明自由的時代。我們的服裝審美里已不再那麼含蓄,胳膊大腿都可以露出來了,s型身材也可以秀出來。大多數人對服飾的追求是:實用、美觀、顯身材,而漢服明顯是嚴重不符合的。

3.漢服的禮服性質已被淘汰

在現在的人看來,衣服就是衣服,好看、合適就穿。但在古代,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這麼簡單,是文化更是禮儀。其實,漢服是一套等級森嚴的禮儀衣冠體系。因爲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極其講尊卑的社會,漢服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

從平民百姓到文武百官、公侯伯子男、再到皇帝皇后,同樣是人,但是地位和權力卻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甚至是穿的衣服都必須“安分守己”。

從形制上說,不論是布衣百姓還是皇帝都是差不多的,但布料、染色,紋飾上卻千差萬別——其實古代百姓穿是沒有條件染色的,只能穿布料原色的衣服,更別說穿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明黃色漢服了。

古代服飾的禮儀性質有多嚴重?我們都知道明朝時官分九品,從一品到九品它們的官服都不盡相同,我們可從一塊布料上感受一二。我們看明朝古裝劇會發現,官員們穿的朝服革帶後面通常掛着一塊織錦,這塊織錦其實叫做大綬。


大綬以織錦製作而成,上有小綬編結懸掛帶環兩枚,公、侯、駙馬、伯及一品用綠、黃、赤、紫四色雲鶴花錦,玉環二;二品紋樣與品相同,但綬環用犀環二;三品和四品用黃、綠、赤、紫四色錦雞花錦,金環二;五品用黃、綠、赤、紫四色盤雕花錦,銀鍍金環二;六品和七品用黃、綠、赤三色練鵲花錦,銀環二;八品和九品用黃、綠兩色灘鶇花錦,銅環二;所有花紋都是織成。大綬下部結青絲網並垂穗。

引用資料來源:《大明衣冠圖志》

如此繁文縟節,現代人又怎能接受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着裝乾淨、整潔、得體,便是禮儀了!

但是也彆着急抨擊我,說我不尊重本民族傳統文化之類的。漢服的確很美而且內含着中華傳統文明及禮儀,老向雖說沒必要流行,但從沒說過不必復興和弘揚啊。看老向以往文章,都是支持漢服復興的。再怎麼說,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幾千年的民族服飾都是說不過去的。身爲中國人穿着漢服卻總被人當成“奇裝異服”甚至和服、韓服,是悲哀、尷尬的。


只是老向認爲,漢服復興和弘揚並不是說要讓漢服像漢字那樣全民普及,而是給它一席之地作爲一種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日韓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漢服、和服、韓服歷史上頗有淵源,只是漢服斷層了而它倆一直得以保留。但是,不論是日本還是韓國,如今的主流服飾同樣是以西式剪裁爲基礎的現代服飾啊,也沒聽說日本人或是韓國人天天穿着傳統服飾逛街。不過他們認識並認可自己的民族服飾倒是真的,平日裏也有人會穿,在傳統的節日中或是重大的節日裏如婚慶、喪葬、成人禮等,更少不了傳統服飾以及相關的儀式。

老向覺得,漢服復興也當如此。“知來處,明去處”,漢服應該復興,也亟需復興!

您覺得老向說得有道理嗎?不論您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看法呢。

點贊評論,收藏轉發。

朝朝暮暮,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高抬貴手,感激不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