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聯導讀】近年來,互聯網+物流的迅速發展,讓即時物流領域也變得風起雲湧,各路巨頭資本紛紛殺入戰場,推出“分鐘級”配送的物流服務。京東、沃爾瑪增持新達達,菜鳥戰略控股點我達,餓了麼上海試點同城跑腿,美團上線閃購業務,順豐推出“同城急送”,蘇寧以“蘇寧秒達”強勢入局,市場競爭再度升溫,誰又會是最後贏家?

近年來,互聯網+物流的迅速發展,讓即時物流領域也變得風起雲湧,各路巨頭資本紛紛殺入戰場,推出“分鐘級”配送的物流服務。京東、沃爾瑪增持新達達,菜鳥戰略控股點我達,餓了麼上海試點同城跑腿,美團上線閃購業務,順豐推出“同城急送”,蘇寧以“蘇寧秒達”強勢入局,市場競爭再度升溫,誰又會是最後贏家?

隨着新零售場景的延伸滲透,一大批伴隨O2O發展起來的即時配送平臺立足同城供應鏈資源,並與各大電商、物流企業搶佔線下流量入口,僅僅兩個月,累計獲得融資已不下50億元。據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即時配送已成爲今年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第一大方向,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領域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

相對傳統物流,即時物流是指配送平臺接到用戶通過PC或者移動互聯網渠道即時提出配送到達時間、數量等方面的配送要求後,在短時間內響應並進行配送的方式,即時物流省去了中轉、分撥等中間環節,減少了庫存壓力和長途運輸的高投入,極大提高了快件的派送效率。但在一些專家看來,即時物流模式人員分散也加大了整體的管理難度,行業存在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發展模式尚未成熟的痛點;如何獲得流量、利用技術應用升級將是未來即時配送平臺發展的聚力點。

同城配送搶奪戰 “兵”分三路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18年和2019年國內即時物流行業訂單分別會達到124億單和159.2億單,訂單增速分別爲39%以及28.4%。國家郵政局的數據也顯示,2017年,全國同城業務收入達733.65億元,預計未來5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

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這一領域目前仍然可以說是處於混戰狀態,並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從巨頭們的舉動可以看出,目前主要的“玩家”分爲三派。

第一類,各大外賣配送平臺,如餓了麼的蜂鳥配送、美團的專送團隊、京東到家和達達等。中國即時配送行業興起以外賣領域爲切入口,即時物流能實現爆發式增長,外賣O2O可謂功不可沒。由於用戶基數大,交易頻次高,外賣需求的興起極大推動了即時配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送外賣”造就了即時物流。

第二類,電商巨頭+傳統物流企業。在高增速的市場紅利吸引下,京東“閃電送”、阿里“分鐘級配送、“蘇寧秒達”、順豐上線“同城急送”、中通“CityExpress”......京東、阿里、蘇寧等電商巨頭紛紛入局即時物流;順豐、韻達、中通、圓通等物流企業也先後在多個城市的同城配送市場進行試水。

第三類,順應市場需求而生的新興即時配送平臺。在消費者對即時性、便利性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專業即時配送企業應運而生,代表平臺如閃送、人人快送等。這些在業務和服務範圍更加垂直細化的即時配送平臺,得到資本的青睞之後,資金的充足帶來勢不可擋的擴張步伐。

相比傳統物流只分爲大件、小件進行配送,即時物流的配送場景更加複雜,配送品類也更加多樣化,從最初的外賣,延伸到商超零食、生鮮以及電商快遞、醫藥領域。外賣需要保溫,一些冷凍食品需要冷鏈配送,這也增加了配送難度,對配送人員的規範和平臺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着電商的發展,最後一公里配送的痛點卻尤爲突出,如何才能讓即時物流發展又快又好,還需要立足長遠。

利益與規則下的衝突,規模化配送人力難保證?

聽單、搶單、取件、配送、簽收,同一個城市中從A到B進行業務訂單配送…對於同城即時配送平臺的配送員來說,這樣的工作並不陌生。不可否認的是,同城配送的市場很大。快節奏的社會讓很多人願意花錢買時間。

在各大即時配送平臺繁榮的背後,配送員成了鏈接平臺與客戶關鍵環節,在利益與規則衝突下,是他們用速度與激情撐起了具有千億級別的商業市場。

“不籤勞動合同,配送員每天繳納保險費。”據瞭解,大多數同城即時配送平臺並不會與配送員簽訂用工合同。配送員唯一的保障,就是每天強制上繳的保險,在接單和配送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和個人責任事故都將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現在無論是巨頭還是同城即時配送賽道玩家,都把火力聚焦到了C段市場, C端業務的廝殺往往更爲殘酷,行業競爭激烈,運力最重要。因此,同城即時配送行業也凸顯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對於同城即時配送平臺而言,這種不籤合同的衆包用工模式可以藉此快速增加配送人力和運力讓配送更加高效,便於平臺佔領市場、降低成本。然而,這樣的弊端也日益凸顯,配送活動可控性不強,配送質量監管難,且配送服務用戶體驗難以把關。

在配送員獎勵和佣金提成收入上,大多數平臺標準一致,從客戶支付的價格裏向配送員支付80%,剩餘20%爲平臺信息管理費。並根據客戶端一些用戶評價反饋,服務比較好的配送員可以多派一些訂單,得到更多的收入。

由於同城即時物流講究的是時效,各家平臺不得不在“時效”上趕超他人。“現在平臺規定嚴格,必須要按時間送到,否則扣除配送費。”在此種收入模式下,配送員要提高收入,只能通過提高自己的接單率以及好評率來達到了。這種模式也給配送員帶來了時間上的巨大壓力,爲了配送更多訂單以及佣金,特別是在配送過程中,背後會導致出現一系列難以把控的潛在隱患與安全。

最後一公里配送痛點亟待解決,行業監管需跟進

儘管市場空間巨大,參與企業衆多,但即時配送行業目前仍有不少痛點待解。最明顯的,就是爲追求更好的客戶體驗,即時配送更強調“快”,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問題。

近來,醫學泰斗被外賣騎手撞傷致死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其實,由於騎手配送途中一味追求快,安全事故頻發。當前,隨着城市配送品類、配送量的增加,消費者對高時效的追求也日益提高。目前,外賣配送仍以兩輪電動車爲主,快遞配送則以三輪電動車爲主。

據深圳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發生涉及即時配送電動車交通事故7起,死亡4人,受傷3人,共查處涉及即時配送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35164宗,佔電動自行車違法總數9 .8%。深圳市交警局相關負責人提到,由於衆包模式的平臺對配送人員的約束力較弱,導致行業服務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即時配送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交通安全,對配送時效的考覈指標不科學,使用超標配送車輛,配送員因爭搶時間、或看手機接單擾亂交通秩序,衝紅燈、逆行、不戴安全頭盔等亂象頻發。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表示,要強化服務創新,提升快遞末端服務能力。要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的痛點,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末端配送車輛標準,在路權管理和通行停靠方面出臺一些管理政策,同時鼓勵企業末端創新,共同發力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痛點。

目前,快遞行業由郵政部門負責監管,但即時配送並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快遞和即時配送的邊界日益模糊,在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下,需對即時配送的監管儘快提上日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