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在父母与家庭中无法得到爱与关怀的满足,他(她)就会寻求他人的关注。第三个时期,随着孩子进入小学,7岁到12岁的第三个时间到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陪伴孩子身边,用以身做则和言传身教,用尊重与平等来与孩子重建亲子关系,也是可以再给孩子补充安全感。

常常有很多父母在咨询孩子的问题时,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意识,而缺乏安全感,在7岁以前的孩子,往往都有这样的表现:

1、粘人,总是对妈妈特别依赖;看不到妈妈就是哭闹。如此粘人的孩子,极易让妈妈精神崩溃。

2、恋物,睡觉时要紧紧抱着自己的玩偶或者是某件从小盖到大的毛毯,再怎么讲道理都不听。

3、咬手指,有意无意的咬手指,说了总是改不了。把手指甲都咬秃了。

4、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差,总是自己一个人呆着,让父母怀疑是否得了自闭症。

5、沟通与表达不清晰不流畅,常常无法把事情表述清楚,这就把妈妈给急坏了,说话怎么这么难。

6、长时间的哭闹,脾气执拗,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无从下手,难道只能打骂了事?

7、攻击性强,对于很多事情,无法接受时直接就是打别的小朋友。每天道歉已经成为了家长的必修课。

那么,安全感是什么?

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困惑的概念,看起来很熟悉,读起来一目了然。庭爸认为,有必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立克森说,幼儿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所著《由内而外的教养》,书中说,安全感就是安全型依恋。

“对婴儿来说,有一个能够细心照料他的人,并且这个人能够感受、理解他的需求并积极做出回应,他就会有安全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就是那个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论的人)说:心理上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

综上,简单来说,安全感是一种人生存需求之外,所需要的一份心理上的满足、信心和需求。

说得更直白些:婴幼儿时期的安全感,来自于获得照料,得到关爱,感受到安全、稳定和可依恋。

由此,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就可以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紊乱型依恋。后面三种,都是不好的亲子关系类型,会导致安全感不足。

回避型依恋: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冷落孩子,没有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有可能形成回避型依恋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冷漠,在与父母的交流中的表现也是冷漠,没有感情。

矛盾型依恋:受到父母的影响,或者父母总是用自己以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愿意听孩子的心声。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父母时,就会又想依恋父母又觉得不会有帮助,甚至会受到批评,于是心里矛盾又焦虑。

紊乱型依恋: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变化无常,过于情绪化。这导致了孩子在面对父母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父母。特别如果总是受到父母体罚,孩子就更加容易形成这类紊乱型的依恋关系了。

正确的亲子关系,就是安全型的依恋。当孩子有需求时,父母及时的回应;当孩子感受到危险时,父母的怀抱就是孩子的避风港;一直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孩子,理解孩子、感知需求并予以满足,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让我们对照回想一下,在我们自己成长的经历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依恋关系?

那么,安全感是可以随时补充的吗?

最好的时期,一定是孩子年龄越小越好,特别是在0-3岁时,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这段时期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于如果在这段时间父母的陪伴缺失,孩子在幼儿园入园后,往往就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入园焦虑、适应环境、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等等。

第二个时期,4-7岁,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紧密的,在进入小学前,父母是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重新补充足够的心理营养,如果对育儿有正确的理念与认识,父母能给予高品质陪伴和有效的沟通,能尊重孩子需求,懂得与孩子对话。往往能极大的改变之前所形成的不良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补充心理营养和安全感。

第三个时期,随着孩子进入小学,7岁到12岁的第三个时间到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陪伴孩子身边,用以身做则和言传身教,用尊重与平等来与孩子重建亲子关系,也是可以再给孩子补充安全感。当然,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效果,会比前二个时期来得慢一些。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最后,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后,渴求认可与朋友关系的孩子,也正在逐步远离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减小,此时再给予安全感的补充,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时孩子的关系也成型,有自己的想法,过往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积累的情绪,也会在这个阶段,以叛逆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补充安全感,一定是越早越好,效果也是孩子年龄越小越好。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在父母与家庭中无法得到爱与关怀的满足,他(她)就会寻求他人的关注。表现出来的,就是早恋、自卑、冲动,叛逆,对于婚姻与伴侣的选择,更是会因为安全感不足,而寻找能给予其这种感受的人。会表现得对婚姻或者恐惧,或者极度依恋,不顾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常常在婚姻关系中处于被动和被虐的状态。根源就在于此。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母本。唯有现在就行动,为了孩子的将来。

你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婚姻不幸。那么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看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并且开始为了孩子而努力帮助他补充安全感。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的未来,相信也一定会是幸福快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