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无法总是以一个好妈妈的角色生活着,做为人,我们也会有七情六欲,跟家婆吵了架,和老公怄了气,被公司里的小人给欺负了,半路上碰到了碰瓷的,这些事情,积压在一起,让你带着沉甸甸的情绪去陪伴孩子。所以,我们可以改爆发,为抒发,把要发做的情绪,用“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你再不去刷牙,妈妈就会发火了。

很多时候,爱一个孩子,天知道会有多难

从光鲜亮丽的美丽少妇

到蓬头垢面的家庭主妇

中间的过渡,仅仅只是因为,你生了娃。

软嘟嘟的身体,

漂亮纯真的大眼睛,

可爱有趣的表情。

这些,都让我们万分的自豪,内心是满满的爱。

下一秒,

满屋散落的玩具,

孩子的大哭大闹,

无尽的要抱要陪要玩,

让我们无数次觉得身体里的最后一点精力都要耗尽,已经无法让自己保持平静,

只是想着,让我静一下,不!要!再!哭!了!

孩子是妈妈的心血与作品,这个小生命,也一定是因为你和老公,才来到这个世上。

你不爱他,谁爱他?

只是,这样的爱,往往是需要做为妈妈的你,压缩自己的需求,放弃自己的准则,做好了准备,去迎接一个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你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人。

当你爱他(她)的时候,你会这样叫:宝贝、宝宝、甜心、臭臭、美美、乖乖……

当你在他(她)的“折磨”之下,濒临崩溃时,你会如此的咬牙切齿:熊孩子、小恶魔、捣蛋鬼、小破孩、小兔崽子……

称呼的字数,绝不仅仅是两个字到三个字甚至四个字这么简单。

背后的情绪,满满的爱,到满满的恨,转变快得你自己都无法相信。

甚至会让很多妈妈产生了自己人格分裂一般的痛苦。

20世纪40年代,英国著名的儿科医师兼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他说过一段争议颇大的话:

所有的母亲“从一开始”就厌恶自己的宝宝。

他的意思是,母亲并非不爱宝宝,只不过她们也厌恶宝宝。

这么说可能会令很多人不适,但不得不承认,没有人会天然喜欢一个需要时时刻刻照看、爱哭闹的宝宝。

温尼克特说,所有“称职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二次形成”的——

那个母亲的真正自我是“通过消毒,她消除了自己的矛盾心理和猛烈且别扭的情绪,并将自己想要放弃的冲动保存在真空密封的小罐子内。”然后才成为了一个称职的母亲。

让我们用人话来说,就是:把真实的自已关起来,让一个称职、温柔、伟大的妈妈形象表露出来。

只是,到底这样的“包装”,多少是自发的,多少是被迫的,就是只有自己才能知道了。

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如此的包装起来,会让自己过得压抑、崩溃。

所以,需要我们去面对自己的情绪,

真实的自己,和妈妈的角色,要有一个融合。

我们无法总是以一个好妈妈的角色生活着,做为人,我们也会有七情六欲,跟家婆吵了架,和老公怄了气,被公司里的小人给欺负了,半路上碰到了碰瓷的,这些事情,积压在一起,让你带着沉甸甸的情绪去陪伴孩子。

请问,在这个时候,你能保持心平气和吗?

一定是不行的,你的内心怒火中烧,烧得你十分烦燥,这时候,巴不得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借口,把你的怒火来一个大爆发!

我们无法总是戴着好妈妈的面具,永远以这一面去面对孩子。

所以,要解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承认自己有各种的不足,情绪上的不稳定,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这一步,是让我们放下对自己的苛求,接纳自己,你不需要道歉。

请停止批评和责怪自己。

只是需要,在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时,能睿智的让情绪的怒火,有一个渲泻的地方。

所以,我现在想跟你说的,不是怎么让孩子早点睡觉,怎么让孩子乖乖听话,怎么让孩子不乱发脾气。

现在我想告诉你的,是如何让自己充满能量,如何让自己有情绪时能及时的处理。

怎么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去找闺蜜聊天,可以让自己休息半天,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当然,这些也都有些效果,但你明白,这样的做法,对解决核心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我们要的,是能立刻运用、立刻生效的方法。上述的这些,更像是一种面对现实情况下的逃避。

学会让自己的情绪暂停。

当感觉到自己带有很强烈的情绪时,在内心问问自己:“我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情而生气吗?”让自己的情绪缓一缓,在自己内心默念60秒,这60秒不发火,甚至可以暗暗的捏紧拳头,再放开,再捏紧。让身体的动,和情绪的暂停一起进行,往往做下来,我们会发现情绪没有刚开始那么强烈了。​

对自己要会自我鼓励

很多时候,育儿的问题,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做为家长的我们,也是缺乏对自己的鼓励和认可的,请多多用积极和正面的语言来鼓励自己,试着列列自己都有什么优点,做过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让自己知道自己的重要。

用调整呼吸的方法来让情绪流动

情绪是需要流动的,我们可以用呼吸来带动,吸气时,就像是在闻一朵玫瑰花,深深的吸气;而在呼气时,就像我们在吹蜡烛一样,把气都吹出来。如此一吸一呼,重复几次,直到发现情绪有了很好的缓解,这时候我们往往大大的缓和了。

​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爆发出来

有时候,我们不断的压抑自己,总是告诉自己不能生气,总是用“忍”字决,殊不知,压抑着的怒火并不是没有了,而是积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来次火山大爆发,这样的能量太大,对孩子的伤害也大。

所以,我们可以改爆发,为抒发,把要发做的情绪,用“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你再不去刷牙,妈妈就会发火了!用这样的方式,让情绪有一个缓冲,就像是一次预警,提醒孩子,也提醒自己,这样就能减少爆发情绪的机率。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做真实的自己,让情绪流动起来。

因为

成为妈妈,就已经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了!

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