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九月初,全部中小學生都要跟暑假說再見了。有些中小學生已經上課一週,有些中小學生則是在下週開學,從放鬆閒適的漫長假期切換到規律緊張的上學模式,不少中小學生們會產生不適應甚至焦慮心理,這就是所謂的開學綜合徵。有精神衛生中心專家表示,“開學綜合症”通常在開學一週內出現,家長不要“硬碰硬”,更不應過度指責,最好提前一週讓孩子調整到上學時的正常作息,多多鼓勵和陪伴孩子。

由“松”到“緊” 學生不適應

9歲的依依開學讀三年級,父母很重視她的學習,也爲她培養了良好的習慣。但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她實在是過得太happy。 “去爸爸老家體驗了兩週的農村生活,全家又去國外玩了一趟,在加上走親訪友、同學聚會,一個暑假,喫喝玩樂是主題,我們就放鬆了對她的要求。孩子的自制力畢竟比較弱,我們一放鬆,她自己也就放鬆了,基本上最多每天學習一兩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玩,睡覺時間也都是在10點以後。 ”對於即將到來的新學期生活,依依表現出的排斥情緒讓媽媽很是擔心。

何爲“開學綜合徵”?省精神衛生中心專家告訴記者,“開學綜合徵”又叫開學焦慮症,是在假期結束之後開學之始,孩子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的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病態表現。其生理上多表現爲失眠、嗜睡、食慾不振等,在心理上則表現爲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小學生羣體的‘開學綜合徵’以早上賴牀、有‘起牀氣’、不願上學、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爲主。中學生則多表現爲假期遊戲玩得太瘋,甚至經常通宵,導致適應不了開學的正常作息,或是無法收心,對上學有牴觸情緒。 ”

“造成孩子‘開學綜合徵’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學習壓力。特別是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容易自我否定,產生挫敗感,對學習和學校產生排斥和恐懼心理。 ”專家表示,像心理素質低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以及一些過於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都是開學綜合徵的易發學生羣,“這部分孩子的家長,尤其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及時幫助孩子將緊張情緒轉化爲渴望進步的動力。 ”

家長要陪孩子一起“收心”

當孩子出現“開學綜合徵”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專家建議,家長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學期生活。

假期裏時間安排相對放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常見現象,而開學後的作息相對比較規律。家長要爲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及時關閉電視、網絡,與孩子一起調整家庭作息時間,按照平時上學時間正常就寢、起牀。這個過程不要操之過急,要讓孩子的身體逐漸迴歸到開學節奏的過程。對於孩子開學前後表現出的食慾不振、疲憊睏倦情況,可以對日常飲食加以調整,在保證給予孩子足夠營養的同時,適當準備一些清淡爽口、利於開胃的飯菜。

與生理上的適應相對應的是心理上的適應,只有孩子真正接受了新學期的生活,對新學期的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足夠熟悉和投入,孩子才能順利完成新學期所帶來的挑戰。所以,家長先要穩定自己的心情,然後再穩定孩子的心情,不要着急,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要對孩子有信心,要鼓勵孩子。千萬不能一聽到孩子抱怨“不願開學”,就氣不打一處來,而應該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勤於溝通,才能“對症下藥”。其實,很多孩子嘴上說不願開學,實際上可能並不是牴觸學習,而是在學校與老師或同學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單純不喜歡學校的環境而已,這些情況都需要家長及時溝通了解,並在此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協商擬訂一個切實可行的新學期學習計劃。如果孩子上一學期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要多加鼓勵,讓他感覺到新學期是新的開始,大家又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同時,幫助孩子擬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總結出合適的學習方法,並把它們寫下來,以之作爲新學期的學習規範。

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有“開學綜合徵”的學生,家長的引導不能“硬碰硬”。對於低齡的小學生來說,家長一同購買文具、輔導書等學習用品,與孩子一同收拾書包及制定課程表、學習計劃,陪伴做好督促指引,一般便能較快幫助孩子調整過來。不過對於中學生來說,由於已經進入青春叛逆期,如果對上學有較大的牴觸心理,家長不適宜採取強硬態度。

 孩子要做好“熱身”準備

除了家長的引導幫助,孩子自身做好開學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是最關鍵的。

學業上不欠賬。按時完成暑假作業,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儘快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才能在開學後“有面子”地去見老師和同學,這是減輕開學前焦慮的重要一點。

合理使用電子設備。假期中,大多數孩子以休息、娛樂爲主,看電視、玩遊戲是他們所熱衷的。直到開學前往往仍意猶未盡。因此,臨近開學,孩子自己也必須收收“玩心”,虛心接受家長的意見,主動剋制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積極進行學業“熱身”。作業完成後,還要安排時間溫故知新。比如,複習上學期學過的英語單詞、語文課文、數學計算等,及早喚醒大腦裏儲存的記憶。同時,適當提前預習新學期知識,做到心中有譜、有備無患。

堅持運動和閱讀。運動是對付情緒低迷的很好方法。跑步、籃球、網球、游泳,或者去健身房,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一旦讓身體運動起來,就會驚喜地發現身體和精神狀態會變得好很多。實在不想動的時候,可以拿起喜歡的書翻開看看,去體驗閱讀的愉悅感。要記得,每天都要保持閱讀的習慣,這一點很重要。

多和同學及父母溝通。不妨給好朋友打打電話,聊聊新學期的打算,你會發現不少同學和自己有同感,這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讓自己心情釋然。父母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多和他們溝通,可以獲得積極的支持和指導。

做這些“熱身”準備時,不妨約上同學好友一起進行,不管是學習、體育鍛煉還是閱讀,身邊有個“戰友”都更有利於激發自己的熱情,更能調動參與的興趣。

相關文章